大造生人无虚设,此齿亦在五音列。
当其腭锋方少时,编贝一一恣餔歠。
饔飧不曾噬腊愁,称名可匹来嚼铁。
忽忽到今六十年,屠门每过空呜咽。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吁嗟乎!
头童发白犹无伤,耳聋目昏尚可说;
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
持粱■肥著力难,得毋彼天厌饕餮?
大造生人无虚设,此齿亦在五音列。
当其腭锋方少时,编贝一一恣餔歠。
饔飧不曾噬腊愁,称名可匹来嚼铁。
忽忽到今六十年,屠门每过空呜咽。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吁嗟乎!
头童发白犹无伤,耳聋目昏尚可说;
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
持粱■肥著力难,得毋彼天厌饕餮?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齿落志感》以牙齿的脱落作为自我感慨的触发点,寓言深刻。首句“大造生人无虚设”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肯定,即使牙齿老去,仍有其存在的价值。接下来描述年轻时牙齿的活力,“编贝一一恣餔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牙齿的咀嚼功能。
诗中“饔飧不曾噬腊愁”暗示了岁月流逝,牙齿不再能享受美食,而“称名可匹来嚼铁”则进一步强调牙齿的衰弱。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忽忽到今六十年”,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只能“屠门每过空呜咽”,表达对青春不再的哀叹。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运用典故,表明即使年迈,仍渴望有所作为,但牙齿已无力承担。最后两句“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以“雍齿侯”自比,感叹无人能理解或同情自己的境遇,表达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牙齿的象征,寓言人生的沧桑变化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前年东秦夏六月,望日拜恩初赐玦。
降秩削职迁黄州,仓皇束装三日发。
故国东平不入城,北山一夜辞松栝。
亲朋问讯若梦寐,骨肉分留作胡越。
论罪岂合有民社,抵谳正欲加鈇钺。
仇家之议不尽用,天地宽仁日月察。
才令分司置之蕲,上表谢恩秋已末。
以御魑魅乃其分,欲居蛮夷圣犹屑。
蕲也虽僻自善地,回环山溪富林樾。
平生雅志在江湖,颇与蕲人相缔结。
收拾孥属已团聚,南北无心更分别。
白鱼煮玉粳炊珠,佐以秋菘与春蕨。
筑室求田虽未就,典衣卖装略无阙。
大谬不然心已忘,笑人非工已愈拙。
人生端若梦栩栩,事去何庸书咄咄。
大儿调邑换江南,要虽分房无远别。
地劣两舍不宿舂,晨起为书午可达。
邑四万户号难治,民杂江闽吏贪猾。
锄彊洗恶勿著意,鱼逃至清人忌洁。
化以诚心磨以久,教而后刑不怨杀。
得闻无毁亦无誉,以慰萧萧双白发。
《长句送跂之官蕲水》【宋·刘摰】前年东秦夏六月,望日拜恩初赐玦。降秩削职迁黄州,仓皇束装三日发。故国东平不入城,北山一夜辞松栝。亲朋问讯若梦寐,骨肉分留作胡越。论罪岂合有民社,抵谳正欲加鈇钺。仇家之议不尽用,天地宽仁日月察。才令分司置之蕲,上表谢恩秋已末。以御魑魅乃其分,欲居蛮夷圣犹屑。蕲也虽僻自善地,回环山溪富林樾。平生雅志在江湖,颇与蕲人相缔结。收拾孥属已团聚,南北无心更分别。白鱼煮玉粳炊珠,佐以秋菘与春蕨。筑室求田虽未就,典衣卖装略无阙。大谬不然心已忘,笑人非工已愈拙。人生端若梦栩栩,事去何庸书咄咄。大儿调邑换江南,要虽分房无远别。地劣两舍不宿舂,晨起为书午可达。邑四万户号难治,民杂江闽吏贪猾。锄彊洗恶勿著意,鱼逃至清人忌洁。化以诚心磨以久,教而后刑不怨杀。得闻无毁亦无誉,以慰萧萧双白发。
https://shici.929r.com/shici/X7NE6aN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