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以僧为帝,孙以帝为僧,弹指迭兴亡,法席难追皇觉寺;
君不死竟归,臣不归竟死,抚膺悲宇宙,梵钟莫问景阳宫。
祖以僧为帝,孙以帝为僧,弹指迭兴亡,法席难追皇觉寺;
君不死竟归,臣不归竟死,抚膺悲宇宙,梵钟莫问景阳宫。
此联描绘了历史的更迭与宗教场所的变迁,蕴含深沉的历史感和哲思。上联“祖以僧为帝,孙以帝为僧”以夸张的手法,将僧人地位之高比作帝王,暗示了佛教在某些时期对社会的影响之大。接着“弹指迭兴亡,法席难追皇觉寺”一句,以“弹指”形容时间之短,兴衰之速,同时点出皇觉寺作为法席之地,却难以追忆其往昔辉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下联“君不死竟归,臣不归竟死”则通过对比君臣的命运,揭示了权力与生死之间的复杂关系。君主虽未死却最终归于佛门,臣子未归却终因某种原因而逝去,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结局,反映了作者对于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抚膺悲宇宙,梵钟莫问景阳宫”一句,以“抚膺”表达内心的悲痛,面对广阔的世界和历史的长河,感到无力和迷茫,而“梵钟莫问景阳宫”则以景阳宫的钟声不再,象征着过往的辉煌已不可追寻,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思考与感慨。
整体而言,此联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历史、宗教、权力、命运等多重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深邃洞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