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剩此身,更将斯道委何人。
尚无一鹤归秋水,只有孤忠绕紫宸。
佛火几分冬煦色,海滨方识圣朝仁。
东山莫说惟高枕,试看攀辕泪满巾。
百折不挠剩此身,更将斯道委何人。
尚无一鹤归秋水,只有孤忠绕紫宸。
佛火几分冬煦色,海滨方识圣朝仁。
东山莫说惟高枕,试看攀辕泪满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的《送马潜庵宪副归都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归途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百折不挠剩此身”,描绘了友人历经千辛万苦,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强调其人格的高尚与毅力的坚定。接着,“更将斯道委何人”一句,流露出对友人所坚持的道义和理想未来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高度敬佩。
“尚无一鹤归秋水,只有孤忠绕紫宸”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一鹤归秋水”比喻友人归家的渴望,而“孤忠绕紫宸”则象征着友人忠诚不渝的品质,即使在远离朝廷的归途中,忠诚之心依然环绕着皇宫,寓意深远。
“佛火几分冬煦色,海滨方识圣朝仁”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归途中的温暖与希望。佛火象征着光明与温暖,海滨则暗示着友人即将回到朝庭的怀抱,感受到圣朝的仁慈与关怀。
最后,“东山莫说惟高枕,试看攀辕泪满巾”两句,以东山隐士的典故,劝告友人不要只图安逸,而应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表达了对友人归家后生活的真实关怀与期待。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过去辛勤付出的肯定与感激,以及对未来团聚时刻的温馨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
昔人流水高山手,此意宁从弦上有。
阎侯卷舌卧闾里,意向是中留不朽。
似闻绿绮置床头,暑雨东城无麦秋。
赵传和氏斋五日,吴得湛卢当两州。
李侯得意誇题柱,成诗欲使邀诸路。
自有桓山石室弹,深屋时闻茧抽绪。
无琴尚可何独弦,要识精微非度数。
人生有累无非失,我欲心灰木为质。
懒从徽的自凝尘,老向诗书逾爱日。
自言结习久难除,犹理断编寻止息。
焦城卜筑近连轸,归约阎侯亦萧瑟。
旧闻君祖课木奴,试买瑕丘百株栗。
都城米贵斗论璧,长饥茗碗无从识。
道和何暇索槟榔,惭愧云龙羞肉食。
壑源万亩不作栏,上春伐鼓惊山颜。
题封进御官有局,夜行初不更驿宿。
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随赐烛。
建安一水去两水,易较岂如泾与渭。
右丞分送天上馀,我试比方良有似。
月团清润珍豢羊,葵花琐细胃与肠。
可怜赋罢群玉晚,宁忆睡馀双井香。
大胜胶西苏太守,茶汤不美誇薄酒。
至人如幻千亿身,若以色观皆世人。
大千初自一沤发,变化谁能知本因。
移天宫殿著人世,断取无异陶家轮。
当年紫磨已殊胜,后来浮海亦有神。
缅怀此地初启圣,真人继出天下春。
庄严事秘理莫测,万世镇守无陈新。
宝坊千柱众八百,衣食随念何由贫。
天寒急景过驹隙,坐稳不去同鸱蹲。
归来想像发光影,一洗百虑无馀尘。
比报趋魏阙,俄从三馆游。
此地非人间,清绝乃瀛洲。
时应陪群仙,记帝蓬莱丘。
中有白玉京,五城十二楼。
胡为凭熊轼,复溯巴江流。
观者尽惊叹,怪子不少留。
无宁薄蓬莱,顾欲守一州。
自云见帝所,侍御皆和柔。
始知未鍊形,难与洪崖俦。
不如在下土,为民除疮疣。
属予持汉节,夙夜愧且忧。
日闻民呻吟,盖甚鱼挂钩。
幸子为之主,其病往必瘳。
何由使有邦,人人得贤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