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入柴扉,茅芦隐翠微。
土硗黄独瘦,溪暖白鱼肥。
夜照明膏竹,朝餐净露薇。
人生安分已,何必论雄飞?
小径入柴扉,茅芦隐翠微。
土硗黄独瘦,溪暖白鱼肥。
夜照明膏竹,朝餐净露薇。
人生安分已,何必论雄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朴素的田园生活画面。"小径入柴扉",诗人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简陋的木门,暗示了生活的质朴。"茅芦隐翠微",茅草屋隐藏在青翠的山色之中,透露出自然的恬静与和谐。
"土硗黄独瘦",描述土壤贫瘠,黄色的植物显得瘦弱,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但也有坚韧的生命力。"溪暖白鱼肥",溪水温暖,滋养着肥美的白鱼,这是诗人生活中的小小乐趣和满足。
"夜照明膏竹",夜晚借着竹子的油脂般的光泽照明,体现了生活的简朴和自给自足。"朝餐净露薇",早晨则以清晨的露珠和野菜为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认同。
最后两句"人生安分已,何必论雄飞",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认为过上安分守己的生活,无需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这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
君山渺何许,□□□□睇。
宛其几席傍,浩隔云水际。
萧森万木丛,坐恐古道翳。
高怀掠鹭纵,迅楫决蛟眦。
巽二胡凭陵,玄云散拖曳。
回桡岂足惮,胜赏怅未济。
可赏世讵无,所怅负宿契。
帝乐杳不闻,孰觏竹上涕。
杜陵渼陂上,亦恐风雨戾。
鲸波会当平,迟君泛春霁。
九峰山翁常在山,一岁不一窥尘寰。
卯金苗裔旧隆准,著书满屋麾迁班。
行雁联翩刺霄汉,翁乎隐几烟霞关。
教儿肯落无双后,济物仍施不报间。
修龄馀六已望七,晨星两眼仙童颜。
掌中丹诰凤交彩,胸盘绣雀披云鹇。
焚香直北三顿首,万年睿圣貤高闲。
九峰巍哉几千尺,南山东瞩摇青鬟。
便引南山作宾主,安得从之渝水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