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象台》
《象台》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全家卜筑面孱颜,变态烟云坐卧看。

丘壑时应携妓女,阶庭还见产芝兰。

水涵山影千寻碧,路转松阴十里寒。

杖策它年容叩户,尽驱佳处入毫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诗人李光以“全家卜筑面孱颜”开篇,点明了自己与家人选择在山峦起伏、峰峦叠嶂的地方定居,这里的大自然景观丰富多变,无论是晨雾缭绕还是夕阳西下,都能成为他们日常观赏的对象。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方式,不仅让人心旷神怡,还能在繁忙之余找到心灵的慰藉。

接着,“丘壑时应携妓女,阶庭还见产芝兰”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在丘陵和山谷间,他有时会带着家人或友人一同游玩,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而庭院中,芝兰的生长更是象征着高洁与雅致,寓意着诗人的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

“水涵山影千寻碧,路转松阴十里寒”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山水之美。清澈的水流倒映着青山的影子,仿佛无尽的碧绿延伸至远方;而山路蜿蜒,松林密布,每一步都伴随着阵阵凉意,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样的景致,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杖策它年容叩户,尽驱佳处入毫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他期待着将来能再次来到这里,用笔墨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将这份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品味以及对艺术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华亭十咏·其一顾亭林

平林标大道,曾是野王居。

旧里风烟变,荒原草树疏。

湖波空上下,里闬已丘墟。

往事将谁语,凄凉六代馀。

(0)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螺甲磨星,犀株杵月,蕤英嫩压拖水。

海蜃楼高,仙蛾钿小,缥缈结成心字。

麝煤候暖,载一朵、轻云不起。

银叶初生薄晕,金猊旋翻纤指。芳杯恼人渐醉。

碾微馨、凤团闲试。满架舞红都换,懒收珠佩。

几片菱花镜里,更摘索双鬟伴秋睡。

早是新凉,重薰翠被。

(0)

游罗汉至开先寺

半世怀吾愿,今年得此辰。

朝廷用和议,疆埸有閒人。

地喷双龙沫,云藏五老身。

天寒林影薄,斜日照衣巾。

(0)

除夜答宾虹寄画

千方思慰我,绘事乃其馀。

世薄知贫友,民穷趣夜除。

一寒多赠问,留岁为裁书。

未与年俱改,春灯亦不如。

(0)

武学蔡博士挽诗·其一

人怜蔡庆远,庆远自悠哉。

虽欠寿将位,非无时与才。

诸生尊谊槩,明主识奇瑰。

独把平生去,何曾一语哀。

(0)

迓朱侍讲

欲就前贤去不如,几年功力在三馀。

终然觉我多金矿,幸甚逢翁侍玉除。

函丈中间亲觅诀,残编里许细观书。

自怜旧习如尘污,入发成胶未易梳。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