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
《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沁园春

匹马短衣,竟上丛台,慨当以慷。

看谁家战垒,寒鸦落照,何年古戍,乱草平冈。

十月疏砧,一城冷雁,不许愁人不望乡。

徘徊久,只登高吊古,无限苍茫。当年赵武灵王。

正树裹河流挂浊漳。

更佳人跕屣,妆台对起,王孙袨服,舞袖相当。

而我来游,几番历遍,不见邯郸挟瑟倡。

何须问,便才人厮养,总付斜阳。

(0)
鉴赏

这首《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词人以“匹马短衣”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独自一人、装备简陋的游子形象,随后“竟上丛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与向往。接着,通过“看谁家战垒,寒鸦落照,何年古戍,乱草平冈”等句子,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的画面中,寒鸦与落日映衬下的战场遗址,以及荒草覆盖的古城墙,无不透露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十月疏砧,一城冷雁,不许愁人不望乡”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月光下稀疏的捣衣声和孤寂的飞雁,触动了游子思乡之情。词人在此处运用了“不许愁人不望乡”的表达,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人性联系起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徘徊久,只登高吊古,无限苍茫”几句,通过“徘徊”、“登高”、“吊古”等动作,展现了词人长时间在古迹前驻足,思绪万千的情景。这里的“苍茫”二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象征着词人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无限感慨与思考。

最后,“当年赵武灵王。正树裹河流挂浊漳”一句,提到了赵武灵王这一历史人物,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同时,“更佳人跕屣,妆台对起,王孙袨服,舞袖相当”几句,描绘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场景,与前文的历史遗迹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而我来游,几番历遍,不见邯郸挟瑟倡”则表达了词人在游览过程中,虽然历经多次,却未能见到古代文化中的某些特定景象,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期待。最后,“何须问,便才人厮养,总付斜阳”一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暗示了历史人物与普通人的命运最终都将被时间所消磨,归于平静。

综上所述,《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历史遗迹的深情回顾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怀古之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挽郑十一府君并夫人

君子言无玷,夫人德有邻。

丝桐人世远,窀穸陇头新。

妆閤闲明镜,吟窗积暗尘。

西风原上路,鸣铎为悲辛。

(0)

早梅花二首·其一

早岁越溪上,茆斋欲雪辰。

虽无十日饮,常得一枝春。

不识霄汉路,空缁京洛尘。

遥怜远岩壑,芳秀为谁新。

(0)

春日杂兴十五首·其十五

中和嘉会日,名都肆广筵。

华榱荫簪裙,樽俎森盈前。

主宾兴方谐,威仪曾未愆。

凤箫密银簧,瑶琴掩朱弦。众优凑广庭,跰?飒回旋。

被服偭古制,咿呜操方言。

钲鼙杂鸣击,促数竞喧填。

歌舞养心耳,心耳今烦悁。

恐非君子音,不足延永年。

(0)

题竹轩诗

岁寒青松青,落落惟修竹。

烟叶舒青翠,风茎戛苍玉。

高标契嘉士,暂挹情已足。

况复清阴中,耽耽有华屋。

屋下富经史,埙篪韵方睦。

啄食日已肥,文綵更繁缛。

侧聆箫韶奏,联翩赴清曲。

秋色正萧疏,庭宇清以肃。

且复绕修林,采采黄金菊。

莫学山阳客,颠倒困醽醁。

(0)

咏古十六首·其十三

秋阳铄金石,康庄昼如焚。

乘轩及负荷,累足朝市门。

挥汗散凌雨,腾埃播长云。

隋珠弹黄雀,贵贱谁复论。

安知北窗下,乃有羲皇人。

高卧挹清风,翛然远世纷。

绿琴寂繁奏,白醅漉纶巾。

井水患甘旨,膏兰困明芬。

何用结庐地,喧填走车轮。

(0)

句·其二

中间有一萧閒伯,学道登仙初应格。

朝元明日拜五光,玉皇应怪须眉白。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