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越溪上,茆斋欲雪辰。
虽无十日饮,常得一枝春。
不识霄汉路,空缁京洛尘。
遥怜远岩壑,芳秀为谁新。
早岁越溪上,茆斋欲雪辰。
虽无十日饮,常得一枝春。
不识霄汉路,空缁京洛尘。
遥怜远岩壑,芳秀为谁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早年在越溪边的茅屋生活,虽身处简陋,却能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首句“早岁越溪上,茆斋欲雪辰”点明了地点与时间,诗人年轻时住在越溪旁的小茅屋里,正值冬末春初,雪花将至之时。接着,“虽无十日饮,常得一枝春”表达了诗人即便物质条件有限,也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不识霄汉路,空缁京洛尘”两句,诗人自述对高远理想世界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虽未能达到那云霄之上的境界,却也未能摆脱京城尘世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与无奈。
最后,“遥怜远岩壑,芳秀为谁新”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山川景色的思念与赞美,即使这些美景为他人所拥有,也依然心存敬仰与欣赏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独夜一卷史,上寻千岁间。
咄嗟兴废更,俯仰朝市迁。
古人病无闻,愚智矜后先。
共乐无穷中,正如朝露然。
向观功名际,自以皆万年。
迩来令人悲,蚊蚋过目前。
安得谢浮俗,高举凌九天。
捐书以绝学,寄心崆峒仙。
海滨寂寥地,送别何须频。
数上曲阳亭,自然愁旅人。
晴日排寒色,清光湛奫沦。
微风海上来,满目飞鱼鳞。
孤云去无所,野鸟鸣相驯。
信美非吾土,送目倦南津。
日永虽徂暑,虚堂自清幽。
主人意未展,改席兹城楼。
嘉树远近合,清川纵横流。
好风万里至,浩荡开客愁。
长啸欲飞动,劳生局远游。
眇然不自惬,目极孤云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