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石如云不待鞭,兀临池水看青天。
下潜灵物疑无底,傍溉山畦似有年。
刺水翠苗霜后在,舞风珠树月中悬。
太湖万顷应凡浊,閟此泓渟一勺泉。
立石如云不待鞭,兀临池水看青天。
下潜灵物疑无底,傍溉山畦似有年。
刺水翠苗霜后在,舞风珠树月中悬。
太湖万顷应凡浊,閟此泓渟一勺泉。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天池》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首句“立石如云不待鞭”,以奇特的比喻,形容池边石头众多,宛如云堆,无需鞭策自成美景。次句“兀临池水看青天”,写池水清澈,诗人独自静观天空,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第三句“下潜灵物疑无底”暗示池水深邃,仿佛隐藏着神秘的生命力,让人感到其无穷无尽。第四句“傍溉山畦似有年”则描绘了池水灌溉周边山田的情景,暗示其滋养万物的长久历史。
第五句“刺水翠苗霜后在”进一步描绘了池畔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即使经过霜冻也依然坚韧挺立。最后一句“舞风珠树月中悬”以月光下晶莹的树木倒影在水面,犹如舞动的珠链,增添了诗意的动态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天池的自然之美和生命力,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忆子远相过,开酌梅花前。
微风自溪来,素月当空悬。
结欢良未久,执别感衰年。
况乃遭世乱,辟地常怀贤。
寂寞居涧西,孤坐寒无毡。
起看石崖瀑,飞沬跳珠圆。
子亦在他方,碧云隔长天。
眷彼岁年晚,哀鸿声续连。
何当复相从,剪烛夜不眠。
于时发清琴,幽怀谅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