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室遍相将,中方上下方。
夜深楠树远,春气陌林香。
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
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
尽室遍相将,中方上下方。
夜深楠树远,春气陌林香。
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
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文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尽室遍相将,中方上下方。”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画面,是在一个四周被山环绕的封闭空间里,每个方向都能见到相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统一且庄严的氛围。
“夜深楠树远,春气陌林香。” 夜晚时分,楠树的影子拉得更长,远处传来了春天的气息与花香,这里诗人通过对夜晚和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受。
“圣迹留岩险,灵灯出混茫。” “圣迹”可能指佛祖或高僧在此处修行留下的遗迹,而“灵灯出混茫”则是对佛法智慧的象征性表达,这两句强化了诗中佛教元素的氛围。
“何因将慧剑,割爱事空王。” 这里“慧剑”可以理解为智慧与悟性,而“割爱事空王”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间情感和欲望的境界,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或他人要用智慧去割断一切尘世的牵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意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杀鸡未肯邀季路,裹饭先须问子来。
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海山入梦方东去,风雨留人得暂陪。
若说峨嵋眼前是,故乡何处不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