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琢娉婷,津含旖旎。青丝细绾双鸳尾。
当时一寸暗同心,临岐总结秋波内。
雁返吴枫,鱼游淮沚。那堪山岳仓皇起。
便寻桃叶到天台,教予懒向空林醉。
玉琢娉婷,津含旖旎。青丝细绾双鸳尾。
当时一寸暗同心,临岐总结秋波内。
雁返吴枫,鱼游淮沚。那堪山岳仓皇起。
便寻桃叶到天台,教予懒向空林醉。
这首《踏莎行》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情感的离别与追寻。首句“玉琢娉婷,津含旖旎”以玉雕般的女子形象开篇,形容其美丽动人,如水般温柔。接着“青丝细绾双鸳尾”则通过女子的发饰,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娇美与雅致。
“当时一寸暗同心,临岐总结秋波内”两句,巧妙地将情感的萌芽与离别的不舍交织在一起,女子眼中的秋波仿佛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接下来,“雁返吴枫,鱼游淮沚”运用自然界的意象,象征着离人的归途与思念,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挂念。
“那堪山岳仓皇起”一句,描绘了突然间情感的波澜起伏,如同山岳崩塌,暗示了离别后内心的动荡不安。最后,“便寻桃叶到天台,教予懒向空林醉”表达了主人公为了寻找慰藉,不惜远赴天台,却在面对空寂的森林时,内心却难以沉醉,流露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整体而言,《踏莎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与追寻之苦,以及在情感世界中挣扎与寻求解脱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其来何求,其去无得。
寂漠度岭兮万里独行,清白传家兮九年一默。
针芥投而妙不可名,毫釐差而敝不可塞。
知过而改,知难而退。谁去谁来,自买自卖。
当面讳却兮满眼乌华,望涯赞之兮隔身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