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巴兴作》
《巴兴作》全文
唐 / 贾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

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īngzuò
táng / jiǎdǎo

sānniánwèishěngwén鸿hóngjiàojiǔyuècéngjiàncǎo
hánshǔjūnbáishè

xīngchénwèizhènghuángdōu
qīngchíjiézhōngháihànxiāngxíngshī

xiāngwèishuòshānlínguǒbiéběiguīguàhǎifān

注释
省:察觉,知道。
鸿叫:大雁的叫声。
白社:古代指京城中的学舍或官员聚会的地方。
皇都:古代对京城的尊称。
苏卿:指苏武,汉朝使臣,因持节不屈而著名。
葛相:指葛洪,东晋道士,曾率军平乱。
泸:泸水,古代长江支流,有渡口。
乡味:家乡的食物。
朔山:北方的山。
海帆:航海的帆船。
翻译
三年来不曾听到大雁的叫声,九月里也没见过草木枯黄。
寒冬酷暑都让我思念京城的白社,遥望星空想起皇家的都城。
像苏武那样持节归国,葛洪那样的将领也会独自渡过泸水。
家乡的味道,是北方山林的水果特别,北归的日期只有一叶孤帆挂在海边期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从“三年未省闻鸿叫,九月何曾见草枯”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常和物是人非的哀愁。"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位正忆皇都"则表达了诗人在季节更替中寻找平静的心灵寄托,以及对古都的怀念。

下片“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反映出诗人对于忠诚和勇敢精神的赞美。最后,“乡味朔山林果别,北归期挂海帆孤”则是对故土的深情留恋,以及对远方归途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作者介绍
贾岛

贾岛
朝代:唐   字:浪(阆)仙   号:无本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生辰:779~843年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
猜你喜欢

连木沁口占二首·其二

海上传闻建将坛,男儿何日壮心安。

雕旗影卷三边月,铁笛声销万幕寒。

荒陇驼鸣声飒飒,孤村鸡唱夜漫漫。

卧龙此日如重起,忍使东南草木残。

(0)

留别沧州先生

东去清风满浙帆,东瓯更在浙东南。

班行已失群公队,陋巷犹停长者骖。

中外于人何可择,卑微在我本来甘。

平生学道求无愧,此去亲民况所耽。

疏远渐劳京国梦,暌离偏惜故人谈。

时名有忌愁多取,宦业如禅且静参。

县僻还闻山水胜,地连粗喜土风谙。

遥应到日思君地,秋水凝神月满潭。

(0)

博平春半述怀

土城半颓人十户,月出无烟望多树。

树枯自念天正寒,雪消忽计春将暮。

却怜青帝亦世情,可奈东风不相顾。

野老立庭言貌古,漫呼尔汝忘官府。

府牒联翩呵不辨,从吏木僵心益苦。

真性不揖督邮怒,独抱瑶琴调鹤舞。

平生肯落尘网牵,居然朗诵逍遥篇。

天地造化一炉冶,万物销铸犹铜铅。

嫫母施朱西子丑,松柏黯淡桃李鲜。

浮云富贵聊尔耳,被酒北窗高枕眠。

不能作书上宰相,不能内徙如登仙。

不能饱和渊明诗,不能遗爱受一钱。

簿书往复祗押字,官舍间寂如逃禅。

饥民且勿向我泣,我不谋迁敛尔急。

今年休怨役不均,新来县官难处分。

(0)

野航

半世高情付野航,渚云沙鸟此徜徉。

晚来亭馆疑无路,秋在芦花月似霜。

(0)

赏菊

宦居感流序,嗟此菊有芳。

皎皎玉露白,采采金花黄。

冠裳集群仙,列宴琼瑶堂。

黄流荐宫醴,银丝脍河鲂。

华笺洒元露,佳句纷琳琅。

栗里自閒适,竹林徒疏狂。

所以达士饮,显允德足将。

流连不可极,夕阳明远冈。

酒酣壶矢罢,题诗对寒香。

(0)

寓兰溪

旅食惭萍梗,孤舟坐黯然。

酒思陶令日,诗负菊花前。

薄柳蝉声急,平坡雁阵偏。

一年光景去,聊纪此秋篇。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