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沧州先生》
《留别沧州先生》全文
明 / 文林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东去清风满浙帆,东瓯更在浙东南。

班行已失群公队,陋巷犹停长者骖。

中外于人何可择,卑微在我本来甘。

平生学道求无愧,此去亲民况所耽。

疏远渐劳京国梦,暌离偏惜故人谈。

时名有忌愁多取,宦业如禅且静参。

县僻还闻山水胜,地连粗喜土风谙。

遥应到日思君地,秋水凝神月满潭。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林所作的《留别沧州先生》,表达了一位即将离开的朋友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东去清风满浙帆,东瓯更在浙东南”描绘了诗人即将启程的情景,清风拂面,帆影点点,东瓯之地更显遥远,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远方的向往。

颔联“班行已失群公队,陋巷犹停长者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班行,指官场同僚;群公队,指众多官员;陋巷,指简陋的住处;长者骖,指年长者的陪伴。诗人感叹自己已失去了往昔的官场地位和同伴的陪伴,只能在简陋的居所中停留。

颈联“中外于人何可择,卑微在我本来甘”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与自我安慰。中外,指内外、上下;何可择,无法选择;卑微,地位低下;本来甘,本就甘愿。诗人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法选择,即使地位低下也愿意接受,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态度。

尾联“平生学道求无愧,此去亲民况所耽”表达了诗人一生追求道德修养,希望在离开后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道,指学习道德;无愧,没有遗憾;亲民,亲近民众;况所耽,所喜爱之事。诗人期待自己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所长,为百姓服务。

接下来的几联“疏远渐劳京国梦,暌离偏惜故人谈”、“时名有忌愁多取,宦业如禅且静参”、“县僻还闻山水胜,地连粗喜土风谙”、“遥应到日思君地,秋水凝神月满潭”则分别描述了诗人对京城梦想的逐渐淡漠、对故人的不舍、对官场的冷静思考、对新环境的好奇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的思念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与感慨,也有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准备,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作者介绍

文林
朝代:明

(1445—1499)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儒。文洪子。成化八年进士。历知永嘉、博平二县,迁南京太仆寺丞。建言时政十四事。告归数年,复起知温州府,卒于官。学问该博,尤精于易数。作诗文明畅不蹈袭。有《琅琊漫抄》、《文温州诗》。
猜你喜欢

过大庾岭

南连沧海北长江,庾岭分明迫上苍。

唐相为谁开此道,涧松犹自领年光。

货通南土诛求尽,泉界红梅去任忙。

丁巳肩舆又南至,羞将短鬓犯寒霜。

(0)

题使浙还朝卷

送别湖山一振衣,使君曾不与心违。

竹头木屑存经济,走卒儿童识是非。

万里归心连浙水,五云深处望京畿。

画船不载江南物,却许吾诗满卷题。

(0)

景庵

名题金榜桐乡令,何处烟云寄此庵。

六一风流真可慕,端溪山水果无惭。

瘦筇短履何曾厌,怪石奇岩自错参。

识破利名关是梦,振衣归去面澄潭。

(0)

舟张泾汇示诸生

苍田红树入霜天,独立船头思渺然。

诸子欲谙云水性,试留双眼看晴川。

(0)

露坐

当湖来暑月,坐我小池边。

欲酌樽无酒,闲吟思满天。

晓荷初贴水,豇豆正垂烟。

者树精应在,林梢奏一蝉。

(0)

小湘峡

江水来何急,江鸥泛自闲。

濛濛天际雨,冉冉峡前山。

谷树含秋意,岚风洒醉颜。

何能伴渔子,一枕卧江湾。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