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月流空天不夜,清辉散入疏林下。
下有幽人独往来,杖藜缥缈谁能画。
素月流空天不夜,清辉散入疏林下。
下有幽人独往来,杖藜缥缈谁能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月夜景象。"素月流空天不夜",诗人以"素月"形容明亮的月光,仿佛月亮在清澈的夜空中流淌,使得夜晚如同白昼一般明亮。"清辉散入疏林下",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穿透稀疏的树林,洒落大地的静谧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深的氛围。
"下有幽人独往来","幽人"指的是隐士或心境幽静的人,他独自在竹径中漫步,与月色相伴,增添了诗中的孤独和超然之感。"杖藜缥缈谁能画","杖藜"是持藜杖的老者形象,"缥缈"一词则描绘了他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这样的画面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总的来说,饶良辅的《竹径步月》通过简洁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竹径的静谧画卷,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与赞美。
峨峨灵峰石,双拆若初判。
凿磴才受趾,陟崖迥迫面。
钟磬出云端,杖屦入天半。
眷此清和月,万象俱葱茜。
曰晃摇沙金,林疏出江练。
蜿蜒围暮岭,森错分晴甸。
军山耸孤髻,麻瀑飞一线。
俯视何苍茫,俄顷岚光变。
古今杳相接,登览时哲换。
嘉会洽欢悰,长怀托文翰。
宿约杳不遂,栖栖东岱麓。
官舍钥重门,一月成幽独。
日出步小园,日暮空斋宿。
永言怀故人,漳流结茅屋。
昔别树无花,绿阴生夏木。
君常儿女婴,余且浮名逐。
举头望名山,怅然伤尘目。
出处决何时,早欲脱羁束。
却向此山游,逍遥双白鹿。
少乏经世姿,长逢行路迫。
何为百岁间,坐使千虑积。
薄从沙门游,聊与同所适。
风远水木华,云兴梵钟夕。
委叩爱良托,空情谢深译。
曾是投石心,对尔翻经席。
乃协支许怀,焉贵轩冕客。
初服傥有期,永愿庶可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