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沧浪峡》
《沧浪峡》全文
唐 / 司马扎   形式: 古风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

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

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0)
注释
山下:山脚附近。
水声深:水流的声音深远。
水边:水的边缘。
山色聚:山的颜色汇聚在一起,形容山景之美。
月照:月光照射。
秋自清:秋天的夜晚自然显得清冷。
花名:花的名称。
春不去:春天的气息并未消退。
似非人间境:好像不是人间的景象。
红尘路:指世俗繁华的生活。
乍入:忽然进入。
洞中天:指神秘的洞天福地。
更移:再次移动。
云外步:形容行走于云端之外的仙境。
惺惺者:清醒明白的人。
沧浪趣:沧浪之水的乐趣,代指高洁的情操。
濯吾缨:洗涤我的帽缨,象征清除污秽,保持清白。
斯言诚所慕:这句话确实让人仰慕。
翻译
山脚下水声悠远,水边山色如画凝聚。
月光洒下秋夜清冷,花儿盛开春意未去。
这里仿佛不是人间之地,却又靠近繁华的世间之路。
突然进入洞天福地,又移步到云外仙境。
我虽不糊涂,但仍能领略沧浪之趣。
可以洗涤我的帽缨,这话实在令人向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幽深境界,开篇“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和谐。接下来,“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中的永恒之美。

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而又不远离人间的奇妙感觉,表达为“似非人间境, 又近红尘路”。紧接着,“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则是诗人进一步探索自然之美的行动,似乎进入了一个更为深邃的空间。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情怀,即便在孤独中也能从沧浪的流水声中获得乐趣。最后,“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则是诗人对这份清洁自然之美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被洗涤得如此澄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向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净化与满足。

作者介绍

司马扎
朝代:唐   生辰:847~858

司马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后在世。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猜你喜欢

辛丑拜墓作·其二

皇考终谏议,归根附初垄。

遥阙眷徂贞,崇冈被嘉宠。

迩天壁若挂,擢地木云拱。

吁嗟三十载,陵谷皆颓覂。

防墓罢筑室,信陵谁守冢。

殁德讵能朽,生遁苦不巩。

霜露凄以零,岁时罕一踵。

松柏摧为薪,荆榛何蘙蓊。

封堂悯今俭,飞土钦古勇。

方洒黄垆泣,畴将昊苍捧。

(0)

思旧诗·其三

泉流惟源浚,亹亹克声闻。

灵镛警逖峰,含珠纳飞晕。

讵知榆枋抢,愿恣天地运。

所与四海贤,荡鄙复袪吝。

惠而能好我,不绝瑶华问。

(0)

感遇十八首·其四

岁星为方朔,爰侍汉廷中。

诙谐非谬理,讽谏怀至忠。

西游见金母,东涉逢木公。

归献天子寿,身与道相从。

耻为入海客,荡漾无所终。

(0)

阙题

閒泛轻舟溯峡隈,杖藜扶我上云台。

青山不解因时变,白鸟无心任浪催。

客为探幽云外去,僧缘乞食月明回。

浮生自许耽丘壑,潦倒溪亭浊酒杯。

(0)

雷峰玩月

乌沉碧落驻流霞,早送银蟾出海涯。

光下翠微峰影嫩,色归空界玉楼斜。

月墀已报齐僧座,云板先传散众茶。

却喜野身陪法侣,此心能许问南华。

(0)

偶成·其一

半枕邯郸梦未真,频年空老化衣尘。

当杯莫惜如泥醉,览镜明知到骨贫。

屋角寒梅才谢腊,陌头芳草又逢春。

风光过眼浑无定,一曲狂歌鬓似银。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