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泛轻舟溯峡隈,杖藜扶我上云台。
青山不解因时变,白鸟无心任浪催。
客为探幽云外去,僧缘乞食月明回。
浮生自许耽丘壑,潦倒溪亭浊酒杯。
閒泛轻舟溯峡隈,杖藜扶我上云台。
青山不解因时变,白鸟无心任浪催。
客为探幽云外去,僧缘乞食月明回。
浮生自许耽丘壑,潦倒溪亭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画卷。诗人乘舟溯流而上,手持藜杖,攀登至云台之上,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热爱与追求。山色常青,不随时间变迁,白鸟自在飞翔,不受波浪催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客为探幽云外去”,诗人为了探寻幽静之地,不惜远行至云雾缭绕之处,体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僧缘乞食月明回”,和尚为了生活所需,于月光下归来,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浮生自许耽丘壑,潦倒溪亭浊酒杯”,诗人以“浮生”自喻,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在溪边的亭中,诗人举杯畅饮,虽身处困境,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享受,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山茶纯白是天真,筠笼封题摘尚新。
秀色未饶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
琼花散漫情终荡,玉蕊萧条迹更尘。
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