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说似浣花溪,小径通村路不迷。
树底绿阴清蔼蔼,池边芳草碧萋萋。
有时门巷来驺从,终日园林听鸟啼。
抱疾归休非吏隐,儿童莫讶任东西。
从人说似浣花溪,小径通村路不迷。
树底绿阴清蔼蔼,池边芳草碧萋萋。
有时门巷来驺从,终日园林听鸟啼。
抱疾归休非吏隐,儿童莫讶任东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村庄的自然风光与和谐氛围。首句“从人说似浣花溪”,以浣花溪为喻,暗示了此处环境的清幽雅致,如同名胜之地。接着,“小径通村路不迷”点明了道路的清晰易行,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便利与舒适。
“树底绿阴清蔼蔼,池边芳草碧萋萋”两句,通过“绿阴”与“芳草”的描绘,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清新宜人的景象。绿树成荫,草色青翠,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映照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有时门巷来驺从,终日园林听鸟啼”则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偶尔有官宦之家的车马经过,但更多的是在园林中聆听鸟鸣,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种生活状态既显贵气又不失自然之趣。
最后,“抱疾归休非吏隐,儿童莫讶任东西”表达了诗人虽因疾病而归隐,但并非真正的避世,而是享受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是自由的象征,无需拘束于规矩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田园诗意的作品。
数丛修竹净娟娟。戛明轩。露珠圆。
满院凉烟、如水浸檀栾。
正是玉人凝伫处,秋影瘦,不胜寒。
六铢衣薄飏轻纨。晚妆残。思无端。
移得一痕、浓翠上眉山。
飘渺仙姝天际想,标格在,绿云间。
酒痕偷涴,又泪痕淹透,两重愁色。
杏子单纱丝怕损,双手为伊亲叠。
褪却嫣红,湔来惨绿,病了黄花节。
竹阴偷过,忍教筛上明月。
谁料瘦减腰围,未能瞒过,两幅青丝褶。
帘底余香熏未减,却又西风吹彻。
记得当初,小蛮针线,金钮松时窄。
为侬典尽,俊游年少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