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河自龙门,卓哉神禹迹。
三峡流束黄,万古浪无白。
明传四载乘,幻讵五丁劈。
天平忽有之,亦非一朝夕。
青邱曾留题,逸兴托泉石。
我来游范园,万笏看累积。
细雨偶罢登,应是尘凡隔。
展集爱格高,赓诗虑韵窄。
欲罢又不能,聊以抒吟魄。
千乘与万骑,岂必沿幽壁。
不如付高士,枕流漱石激。
季迪非忘世,抚景思点额。
何一谒真龙,还削神仙籍。
德潜大胜之,老作金门客。
导河自龙门,卓哉神禹迹。
三峡流束黄,万古浪无白。
明传四载乘,幻讵五丁劈。
天平忽有之,亦非一朝夕。
青邱曾留题,逸兴托泉石。
我来游范园,万笏看累积。
细雨偶罢登,应是尘凡隔。
展集爱格高,赓诗虑韵窄。
欲罢又不能,聊以抒吟魄。
千乘与万骑,岂必沿幽壁。
不如付高士,枕流漱石激。
季迪非忘世,抚景思点额。
何一谒真龙,还削神仙籍。
德潜大胜之,老作金门客。
此诗《题龙门用高启韵并示沈德潜》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开篇“导河自龙门,卓哉神禹迹”表达了对大禹开凿龙门的壮举的赞叹。接着“三峡流束黄,万古浪无白”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展现了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的力量。
“明传四载乘,幻讵五丁劈”则通过神话传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形成的神奇与伟大。接下来“天平忽有之,亦非一朝夕”则指出这些壮观景象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而成。
“青邱曾留题,逸兴托泉石”提到古人在此留下题记,寄寓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超脱世俗的逸兴。诗人自己来到这里,“我来游范园,万笏看累积”,感叹于眼前的壮观景象,仿佛与尘世隔绝。
“细雨偶罢登,应是尘凡隔”描述了雨后的清新空气,让人感到心灵的净化。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展开了自己的思绪,“展集爱格高,赓诗虑韵窄”,表达了创作诗歌时的思绪与情感的细腻。
“欲罢又不能,聊以抒吟魄”则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即使想要停止也无法做到,只能借此抒发心中的情感。最后,“千乘与万骑,岂必沿幽壁。不如付高士,枕流漱石激”表达了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认为他们更能理解自然之美,享受其中的乐趣。
“季迪非忘世,抚景思点额”则是对朋友的提醒,不要忘记世间之事,但也要珍惜眼前的风景。诗人希望朋友能像自己一样,被自然之美深深触动。“何一谒真龙,还削神仙籍”则表达了对真正伟大力量的追求,以及对超越凡尘境界的渴望。
“德潜大胜之,老作金门客”是对好友沈德潜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年老但仍愿如金门宾客般,继续追求学问与艺术的深厚情感。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