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以居心性,当从心性居。
伐柯则不远,堂构想规模。
欲以居心性,当从心性居。
伐柯则不远,堂构想规模。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为孝廉弟牧止咏心性堂(其一)》。诗中通过“欲以居心性,当从心性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修养与道德实践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伐柯则不远,堂构想规模”,则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内心修养的方法和目标,暗示通过内心的探索与建设,可以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从内心出发,追求道德的完善与精神的提升。通过“伐柯”这一动作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内心修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而“堂构想规模”则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构建与规划,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豫章生而奇,蔚有千寻志。
柯为直见伐,根中万乘器。
自贻斧斤厄,信坐文章累。
不如樗与栎,生理默自遂。
荣枯同蒿艾,老死徒弃置。
我愿处不材,一官隐官市。
岂知夏畦劳,乃负渊明愧。
却羡任公子,萧然居畏垒。
弹冠聊尔尔,颇似漆园吏。
官居接农舍,稼穑云靡靡。
放衙日亭午,吏散饱春睡。
此语慎勿出,请为仓庾氏。
何人溃溪流,忽作瓴建屋。
不知几鱼虾,生毙此枯渎。
纤纤跃泥沙,濡沫曾不足。
虽求升斗活,终困蝼蚁毒。
眷余二三子,行春访脩竹。
危桥得小憩,涸鲋哀穷蹙。
汲井叩邻里,捐金劝僮仆。
好生人所欣,稚子助揽掬。
要令徙窟宅,终免愧口腹。
瓶罂得千尾,不满百钱赎。
勿轻其微细,有如异草木。
蚁蜂杂君臣,蜗角载蛮触。
君看长平战,一举百万覆。
扰扰大块中,钜细同倚伏。
达人齐万物,愚士蔽一曲。
慎勿废此言,小惠何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