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特撑天可参,黄茅独结栖幽庵。
孤标上屹紫矗矗,长萝下挂青毵毵。
团栾覆荫凝不散,十里笼烟张绮幔。
影金破碎月侵床,屑玉玲珑雪飘案。
滇南镇山名碧鸡,美名古与金马齐。
山阿左纽十万树,雨淋日炙风凄凄。
庵中主人寄玄静,手翻典坟对贤圣。
矢心操比虬枝坚,持身节耸蛟须劲。
大材端合柱栋梁,遮罗奎璧淩冰霜。
苍龙直拔九地起,绿凤倒逐高云翔。
主人本是天水客,闭户韬光谢尘迹。
檐排戈戟听琳琅,根养茯苓生琥珀。
吁嗟乎何年山鬼肆灵威,驱龙移得徂徕核。
华盖特撑天可参,黄茅独结栖幽庵。
孤标上屹紫矗矗,长萝下挂青毵毵。
团栾覆荫凝不散,十里笼烟张绮幔。
影金破碎月侵床,屑玉玲珑雪飘案。
滇南镇山名碧鸡,美名古与金马齐。
山阿左纽十万树,雨淋日炙风凄凄。
庵中主人寄玄静,手翻典坟对贤圣。
矢心操比虬枝坚,持身节耸蛟须劲。
大材端合柱栋梁,遮罗奎璧淩冰霜。
苍龙直拔九地起,绿凤倒逐高云翔。
主人本是天水客,闭户韬光谢尘迹。
檐排戈戟听琳琅,根养茯苓生琥珀。
吁嗟乎何年山鬼肆灵威,驱龙移得徂徕核。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云南南部的松庵,其环境清幽,松树挺拔,四季常青。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松庵的自然景观与庵内主人的隐逸生活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先,诗中的“华盖特撑天可参,黄茅独结栖幽庵”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松庵所处的环境,华盖般的松树高耸入云,黄茅覆盖的地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接着,“孤标上屹紫矗矗,长萝下挂青毵毵”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孤傲而坚韧,长藤缠绕,生机勃勃。通过“团栾覆荫凝不散,十里笼烟张绮幔”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茂密和覆盖范围之广,仿佛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
“影金破碎月侵床,屑玉玲珑雪飘案”则通过光影和雪花的描写,展现了松庵在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象,金影破碎,月光洒落,玉屑纷飞,雪片飘落,生动地描绘了松庵的四季变换。
“滇南镇山名碧鸡,美名古与金马齐”点出了松庵所在的位置,与著名的碧鸡山并列,增添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山阿左纽十万树,雨淋日炙风凄凄”描述了松庵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繁多,历经风雨,依然坚韧不拔。
“庵中主人寄玄静,手翻典坟对贤圣”揭示了庵内主人的生活状态,他远离尘世,潜心研究经典,与贤圣对话,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宁静。
“矢心操比虬枝坚,持身节耸蛟须劲”表达了主人的品格与意志,如同松树一般坚韧不屈。
“大材端合柱栋梁,遮罗奎璧淩冰霜”赞美了松树的高大与坚强,能够承受严寒与重压,比喻主人的才能与品质。
“苍龙直拔九地起,绿凤倒逐高云翔”以龙与凤的形象,进一步赞扬了松树的高大与灵动,以及主人的非凡气度。
最后,“主人本是天水客,闭户韬光谢尘迹”点明了主人的身份与选择,他来自天水,选择隐居,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檐排戈戟听琳琅,根养茯苓生琥珀”描绘了庵内的环境,檐下排列着兵器,但听上去却如珠玉相击般悦耳,暗示主人虽身处隐居之地,但内心充满力量与智慧。根部滋养着茯苓,生长出琥珀,象征着内在的丰富与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松庵及其主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