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贺拔,割据王敦煌。
五郡徵般匠,千金造寝堂。
绮檐安兽瓦,粉壁架鸿梁。
峻宇称无德,何曾有不亡?
英雄传贺拔,割据王敦煌。
五郡徵般匠,千金造寝堂。
绮檐安兽瓦,粉壁架鸿梁。
峻宇称无德,何曾有不亡?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宏伟的建筑——贺拔堂,位于古城敦煌。开篇即以“英雄传贺拔”、“割据王敦煌”勾勒出一个强悍而辉煌的历史人物,他或许是曾经控制这一地区的统治者。接下来的“五郡徵般匠,千金造寝堂”展现了建筑的宏大与富丽,其建造过程中动用了五个郡县的工匠,而且耗资千金,可见其奢华程度。
“绮檐安兽瓦,粉壁架鸿梁”则是对这座建筑装饰的具体描写。"绮檐"指的是装饰有图案或纹理的屋檐,而"安兽瓦"则可能是指屋顶上的脊兽;"粉壁"意味着墙壁经过精细的粉刷,显得光滑而洁白;"架鸿梁"则是对内部结构的描绘,其中“鸿”字常用来形容高大或宏伟的事物。
最后两句“峻宇称无德,何曾有不亡?”似乎在表达一种历史哲理。"峻宇"指的是这座宏伟的建筑,而"称无德"则可能是在暗示尽管建筑宏伟,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美德或贡献,它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这两句诗也许是在反思,虽然有许多壮丽的物质遗产,但历史的流转中,真正留存下来的是什么。
皇天屯其膏,骄阳烈若燬。
爆尪与焚巫,纷纷议闾里。
仰天望阴云,中夜坐复起。
父老妄奔趋,出入怨妻子。
室家不遑恤,租赋将何倚。
此时远近农,望岁心已死。
倏忽沛甘霖,欢声动远迩。
万汇回春姿,蔀屋纷举趾。
我虽无田畴,深为农人喜。
岁事固难知,已免家悬耜。
随风沾我衣,欣然立庭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