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客路逢寒食,村落无烟春寂寂。
荒冢累累人不识,芳草凄凄吐花碧。
麦饭一盂酒一滴,哀哀儿女春衫湿。
我过其傍因太息,有坟可酹何须泣。
干戈满地边云黑,路傍多少征人骨。
今年客路逢寒食,村落无烟春寂寂。
荒冢累累人不识,芳草凄凄吐花碧。
麦饭一盂酒一滴,哀哀儿女春衫湿。
我过其傍因太息,有坟可酹何须泣。
干戈满地边云黑,路傍多少征人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春日,诗人在外游历时遇到了寒食节。村庄中没有炊烟升起,只有寂静的氛围。这不仅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的贫困,也透露出战争与动荡带来的荒凉景象。
"荒冢累累人不识,芳草凄凄吐花碧。" 这两句诗中,“荒冢”指的是无主的坟墓,表明战争使得许多生命丧失,而死者甚至连一个可以认定的埋骨之地都没有。而“芳草凄凄吐花碧”,则是对这种荒凉景象的一种反差描写,即便是在这样悲惨的情境下,大自然依旧生长,呈现出一种冷漠与无情。
"麦饭一盂酒一滴,哀哀儿女春衫湿。" 这两句诗则表现了农民在寒食节这一天仍需辛勤劳作的情景,连孩子们的衣物也因为洗涤春天的衣物而湿透,这里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我过其傍因太息,有坟可酹何须泣。”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见证这些情景后,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悲伤。他不禁叹息,但他认为既然有坟墓可以祭拜,就无需再哭泣。
最后两句“干戈满地边云黑,路傍多少征人骨。” 则是对战乱后的惨状进行描绘。干戈散落在大地上,与远处的乌云相接,形成一幅令人心惊的战争画面。而道路旁边,则有无数征人的遗骨,这些景象再次强调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这一特殊时刻的描写,展现了战乱时代下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自然界与人类命运之间的对比。
健步移来知未久,危根犹用小栏遮。
似能向我怜幽独,旋放南梢一两花。
白石砧,秋沉沉。
家家捣衣灯下补,惟有妾家心最苦。
妾初嫁来能几时,良人从军今不归。
去时杨花未飞絮,欲着春衫裁白苧。
秋来暑尽白苧寒,远征未必便可还。
宫裘止是赐上将,良人犹在行伍间。
捣衣捣衣寄将去,闻道分兵又西戍。
茫茫莎草生寒尘,沙场不见愁杀人。
堂前阿姑老,得君早归好。
捣衣捣衣空断魂,因□上有双泪痕。
边功未成君着力,妾身孤单君莫忆。
花时懒看花,来访野僧家。
劳师击新火,劝我雨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