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遣常时月,偏从此夜明。
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
谁遣常时月,偏从此夜明。
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
此诗由宋代诗人苏辙所作,题为《中秋夜八绝(其二)》。诗中以月亮为切入点,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之下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
首句“谁遣常时月,偏从此夜明”,诗人发问,是谁让寻常的月亮在这一夜特别明亮?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中秋之夜月色之美的赞叹和好奇。
接着,“暗添珠百倍,潜感兔多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景物的变化。月光如珠,使得原本不显眼的事物变得璀璨夺目,仿佛珍珠数量增加了百倍;同时,月光也激发了兔子的繁殖,暗示着中秋之夜不仅景色迷人,还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之夜独特的魅力,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生命循环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江云横雨暗春天,万户朝开凝碧烟。
行子出门何意气,辉光马上揖金鞭。
白门杨柳风吹发,荏苒柔条不受折。
雨馀带湿如沾泪,总为游人伤离别。
春愁何处最关情,多病思乡失友生。
草色芊眠迷大路,川原迢递阻严程。
遥知稷下非谈辩,不记墙东隐姓名。
忆昔相逢伤草草,如今再见忻怀抱。
坐来秖是玉山凝,立谈便托金兰好。
君年方壮已高位,鬓发如云施绿黛。
朝日辉光照绶衣,外台意气从轩盖。
诸侯列郡望风裁,将校分营备皂台。
高牙猎猎朱旗建,潭府森森画戟开。
治兵能训常多暇,出众英才称大雅。
虽然授节统军容,却擅落毫增纸价。
七言破的罢弯弧,五采文成才调马。
对座芳香振蕙襟,垂帷纷郁极书林。
共言为政兼儒术,复有寻仙出世心。
莫用酬君惭楚璧,幸须惠我比南金。
孱蒙自弱龄,幸禀严慈诲。
束发通朝籍,辞亲千里外。
猥持小器资,不克大车载。
好近为善名,频复多言悔。
求全易生毁,过涉因罹害。
虎尾获安宁,鸡鸣兴怨艾。
浮云始悟轻,迟日深知爱。
将乞簪笏投,归奉垂堂诫。
矢志未及伸,新恩来至再。
金马忽奔投,九重羽檄逮。
渥哉宠命临,敢云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