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日晚阴》
《清明日晚阴》全文
宋 / 董嗣杲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跧伏性易屈,口强心无主。

今日届清明,此身客湓浦。

花草各自芳,谁能问园圃。

客怀值佳时,冶游有何睹。

江头风飏花,天际云兴雨。

阴冱叹时迁,集条燕羞舞。

世故堕煎熬,乡愁渺终古。

柳色西湖堤,初更尚箫鼓。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īngmíngwǎnyīn
sòng / dǒnggǎo

quánxìngkǒuqiángxīnzhǔ

jīnjièqīngmíngshēnpén

huācǎofāngshuínéngwènyuán

怀huáizhíjiāshíyóuyǒu

jiāngtóufēngyánghuātiānyúnxīng

yīntànshíqiāntiáoyànxiū

shìduòjiānáoxiāngchóumiǎozhōng

liǔ西chūgèngshàngxiāo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董嗣杲在清明节傍晚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首句"跧伏性易屈,口强心无主"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压抑和矛盾,暗示他性格内敛但内心迷茫。接下来,诗人通过"今日届清明,此身客湓浦"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清明时节的哀思更加强烈。

"花草各自芳,谁能问园圃"借景抒情,花草自得其乐,无人关心园中之事,寓言自己在外漂泊,无人理解。"客怀值佳时,冶游有何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热闹景象的漠视,因为他的心情并不欢愉。

"江头风飏花,天际云兴雨"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风雨交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阴冱叹时迁,集条燕羞舞"则以燕子不愿在阴冷天气中飞翔,暗喻自己在逆境中的无奈。

"世故堕煎熬,乡愁渺终古"直接抒发了对人世沧桑和无尽乡愁的感慨。最后,"柳色西湖堤,初更尚箫鼓"以西湖堤畔的柳色和夜晚的箫鼓声作结,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即使在异乡,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仍萦绕心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怀旧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感叹。

作者介绍

董嗣杲
朝代:宋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猜你喜欢

颂古五十五首·其三十五

飏下山藤设意深,嗅乌喙药祸沾身。

脚跟未断红丝线,智鉴难逃明眼人。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七十一

至人变化,体妙难名。去来不以象,动静不以形。

通途自寥邈,何处不称尊。

更无一法可当情,直踏毗卢顶上行。

(0)

吉彬老二侄女绣普贤菩萨求赞

吴门吉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目清且癯,施为有标格。

行步快如风,谈笑气不乏。

穷之无他术,一味好佛法。

每亲善知识,言下究生杀。

家有二侄女,贞姿迥超拔。

自幼不茹荤,晨昏常燕默。

从容定中起,痛念十使结。

显尘劫大愿,运针发五色。

幻普贤妙身,应现四菩萨。

等十方虚空,皎若揭日月。

大哉白象王,群狐悉弥灭。

当知妙殊胜,岂在别处设。

若从自己求,犹如病作热。

如是名正观,不尔是邪说。

(0)

答使者

三年过了又三年,阅遍华岩满五千。

功德完满珍重去,何劳使者上高田。

(0)

书壁

住在千峰最上层,年将耳顺任腾腾。

免教名字挂人齿,甘作今朝百拙僧。

(0)

偈十六首·其十三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华藏当时若见,每人痛与一顿何为如此。

且教伊不敢掣风掣颠,免使后人疑著。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