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
胡尘不隔蟾宫路,镜水初题雁塔名。
礼盛邦侯开宴豆,道隆乡老萃簪缨。
更期妙手皆穿的,荐士吴僚亦与荣。
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
胡尘不隔蟾宫路,镜水初题雁塔名。
礼盛邦侯开宴豆,道隆乡老萃簪缨。
更期妙手皆穿的,荐士吴僚亦与荣。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鹿鸣燕诗送诸进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庆祝与期盼的情绪。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盛世图景,表达了对新科进士的贺喜以及对于他们未来事业的美好预期。
"讲艺欣闻暂息兵,槐花秋晚诏群英。"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眼前,讲武之地传来停战的佳音,秋末时节皇帝颁布诏书召集各路英雄。这里既映射了国家安宁的景象,也预示着人才济济、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
"胡尘不隔蟾宫路,镜水初题雁塔名。" 胡沙之地不再阻隔通往蟾宫(神话中的月宫)的道路,而是以平和开放的心态迎接四方才子;“镜水”清澈如同明镜,“雁塔”的名字被人们所传颂。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文化交流盛行、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景象。
"礼盛邦侯开宴豆,道隆乡老萃簪缨。" 诗中的“礼盛”表明礼仪之邦的繁华,而“邦侯开宴豆”,则是指国君为庆祝新进士而举行的盛大宴会;至于“道隆乡老萃簪缨”,则描绘了尊敬乡村耆宿、学术传承的场景。
"更期妙手皆穿的,荐士吴僚亦与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才子的殷切期待和美好祝愿。“妙手”指的是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皆穿的”,意在于希望他们都能取得显赫成就;“荐士吴僚亦与荣”,则是说吴僚这位贤士也同样地分享着这一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盛世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新进士的祝福以及对于未来文化繁荣、学术昌盛的美好愿望。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
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所恨平生还不早,如今始挂陇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