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
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
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
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
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
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
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
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
这首诗《结交二首(其二)》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两句开篇,诗人表达了对虚伪友情的批判,指出那些表面上恭敬,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的人,如同腐朽的木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与价值。接下来,“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进一步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背叛,强调了真挚情感的缺失以及言行不一的现象。
“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这两句则从交友的远近关系入手,阐述了在关系疏远时容易给予恩惠,而在关系密切时则容易产生怨恨的道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复杂性。最后,“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一句,诗人以晏平仲为例,表达了对忠诚友谊的向往和追求,呼吁人们在交往中应保持始终如一的真诚与信任,维护长久的友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对虚伪友情的批判,以及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
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
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
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