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
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
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
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两句通过对比渔夫(渔民之父)和水仙(水中的仙灵)的境况,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向往。渔父代表着一种平凡而宁静的生活,而水仙则象征着一种高洁而遥不可及的存在。这两者虽然身份不同,但在诗人的眼中,他们都享有无忧无虑的境界,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超脱红尘、无挂无碍生活的羡慕。
"眠在绿苇边,不知钓筒发"则具体描绘了一种恬静的生活情景。渔父睡在青翠的苇草边上,连自己是否已经开始钓鱼都不知道,这不仅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也反映出他对时间和世俗事务的淡漠。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宁静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一种脱离尘世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境界。
恨蛮江,亦复向东请,峡门小难收。
任牂牁万里,含烟吐瘴,全注交州。
往日水犀二万,战血剩龙湫。
零落艨艟影,雨外沉浮。
不忍崧台凭吊,更有无玉玺,试问沙鸥。
自黄龙朝去,波涌失宸楼。
叹三宫、春随蜃气,与沓潮,变幻海西头。
渔翁汝,向金沙浦,可见胶州。
记刘子,语我苏门山好。
更百泉、澄泓萧瑟,雷辊千尺银瀑。
乱松崖、经声夜落,古溪、樵风晨噭。
寿柏瘿藤,危梯恶栈,山无不树,树无不鸟。
径谽谺、数间虎落,时响幽人铫。
翛然也、指间弦歇,山前月晓。
一自渡、桑乾河水,马头恒向西笑。
拟十月、寒衣手绽,来作山村荷蓧。
太息尘踪,难攀仙境,重来猿鹤应相诮。
祇望见、蒙茸羃䍥,一派青难了。
回头听、似有人兮,山半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