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胜春郊踏绿畦,几重山色望中迷。
亸鞭谷口频惊马,看镜岩前欲舞鸡。
树密漫闻钟远近,云横谁辨路高低。
逢僧引到青峰处,日出东方月落西。
寻胜春郊踏绿畦,几重山色望中迷。
亸鞭谷口频惊马,看镜岩前欲舞鸡。
树密漫闻钟远近,云横谁辨路高低。
逢僧引到青峰处,日出东方月落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东山寺时所见的春日风光与内心感受。首句“寻胜春郊踏绿畦”以动态的行走引入,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入生机勃勃的春日郊野,绿意盎然的田间小道上,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接着,“几重山色望中迷”一句,通过视觉的层次感,展现了春日山色的迷人之处,山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
“亸鞭谷口频惊马,看镜岩前欲舞鸡”两句,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马儿在谷口被美景所吸引而显得不安,鸡群在岩石前似乎也要跳出舞蹈,这些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树密漫闻钟远近,云横谁辨路高低”则将视角转向听觉与空间感,远处寺庙的钟声在密林中回荡,既增加了神秘感,又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同时,云层的遮蔽使得道路变得难以辨认,这种模糊性暗示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思考状态。
最后,“逢僧引到青峰处,日出东方月落西”以僧人作为引路人,将读者带至青翠的山峰之上,此时日升月落,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壮丽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引发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游历图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奥秘的哲思。
湖上逢君亦不闲,暂将离别到深山。
飘蓬惊鸟那自定,强欲相留云树间。
孤舟上水过湘沅,桂岭南枝花正繁。
行客自知心有托,不闻惊浪与啼猿。
一尺圆潭深黑色,篆文如丝人不识。
耕夫云住赫连城,赫连城下亲耕得。
镜上磨莹一月馀,日中渐见菱花舒。
金膏洗拭鉎涩尽,黑云吐出新蟾蜍。
人言此是千年物,百鬼闻之形暗慄。
玉匣曾经龙照来,岂宜更鉴农夫质。
有时霹雳半夜惊,窗中飞电如晦明。
盘龙鳞胀玉匣溢,牙爪触风时有声。
耕夫不解珍灵异,翻惧赫连神作祟。
十千卖与灵台兄,百丈灵湫坐中至。
溢匣水色如玉倾,儿童不敢窥泓澄。
寒光照人近不得,坐愁雷电湫中生。
吾兄吾兄须爱惜,将来慎勿虚抛掷。
兴云致雨会有时,莫遣红妆秽灵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