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浑浑,出昆崙,北通异域西入秦。
吞淮吐洛东驰海,望中滚滚走黄尘。
上通霄汉隐星辰,来牛去马何缤纷。
摇天纲,荡地垠,怀襄浩浩无涯津。
我欲障之恐不禁,倒挽狂澜归大钧,中原润泽无忧贫。
河浑浑,会当清,知中国有圣人。
河浑浑,出昆崙,北通异域西入秦。
吞淮吐洛东驰海,望中滚滚走黄尘。
上通霄汉隐星辰,来牛去马何缤纷。
摇天纲,荡地垠,怀襄浩浩无涯津。
我欲障之恐不禁,倒挽狂澜归大钧,中原润泽无忧贫。
河浑浑,会当清,知中国有圣人。
这首诗以黄河为题,描绘了黄河的壮丽与磅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诗中“河浑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浑浊与奔腾,接着“出昆崙,北通异域西入秦”,展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贯穿东西,连接不同地域的特点。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黄河的气势,“吞淮吐洛东驰海”,黄河仿佛吞吐着其他河流,最终汇入大海,其力量之大,令人震撼。“望中滚滚走黄尘”,则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黄河在视野中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上通霄汉隐星辰,来牛去马何缤纷”,这两句将黄河与天空星辰相联系,寓意深远,暗示了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大河,更是连接天地、承载历史文化的象征。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黄河与宇宙星辰相提并论,体现了黄河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摇天纲,荡地垠,怀襄浩浩无涯津”,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黄河的广阔与深邃,它不仅影响着大地的边界,还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文化。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最后,“我欲障之恐不禁,倒挽狂澜归大钧,中原润泽无忧贫”,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控制或改变黄河的愿望,但又意识到这种力量的有限,只能“倒挽狂澜归大钧”,即通过某种方式引导或平衡,让黄河回归自然的秩序。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最后一句“中原润泽无忧贫”,表达了诗人对黄河能够带来富饶与繁荣的期待,以及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理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不愧衰翁雪鬓新,出门也复整乌巾。
梅花隔水香撩客,野鸟穿林语唤人。
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违春。
吾儿已到新安未,想掬清溪洗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