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对渔家傍竹开,长吟无事独登台。
道心不为贫中减,诗债还怜病后催。
谷口断云迷古路,窗前残雪点寒梅。
野人机械何曾设,灌罢溪园带月回。
门对渔家傍竹开,长吟无事独登台。
道心不为贫中减,诗债还怜病后催。
谷口断云迷古路,窗前残雪点寒梅。
野人机械何曾设,灌罢溪园带月回。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深喜爱和感悟。首句“门对渔家傍竹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乡村人家的景象,门前是渔家,旁边是翠竹,既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生活的朴素与和谐。
“长吟无事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在闲暇时独自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长吟”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自得。接下来的“道心不为贫中减,诗债还怜病后催”,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即使在贫困中,他的道德之心也不减;而病后的恢复,反而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谷口断云迷古路,窗前残雪点寒梅”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谷口的云雾缭绕与古路的模糊,窗前的残雪与寒梅的孤傲,共同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清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
最后,“野人机械何曾设,灌罢溪园带月回”则揭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这里的“野人”并非贬义,而是指与世无争、顺应自然的乡村居民,他们没有复杂的心机,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诗人通过“灌罢溪园带月回”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在劳作之后,带着月光归家的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与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长啸问明月。谱江山、谁堪赋就,美人花月。
除是沉香人醉后,曾记愁心与月。
吟不了、晓风残月。
今夜琼楼悬玉镜,有金尊檀板酬佳月。
香盈斗,烟笼月。残霞断续关山月。
雾迷漫、角声鸿影,寒沙卷月。
几处琐窗眉黛敛,几处流黄待月。
更几处、纤纤掬月。
莫道无云清万里,看悲欢离合千家月。
吾长啸,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