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向某位尊贵的人物请求茶叶,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茶的渴望和对健康的关切。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 这两句表明作者对于茶的期待不仅是为了口味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寄托,对于身心的滋润有着深厚的渴望和依赖。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这里借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一种失落和寂寞之感,可能是因为缺少了茶的陪伴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描述的是茶叶生长的地方,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鲜色”和“芳丛”都在强调茶的美好和珍贵。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这两句描写了茶叶采摘后的场景,“云根”指的是茶树生长的地方,“印缝已霏红”则是说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这里的“霏红”可能是指茶汤中的颜色,暗示着茶的香气和美味。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这里作者提到自己曾经从尊贵的人那里获得过茶叶,并且与那些品评诗词之人共享,这表明了茶在当时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强调了作者对于这份友谊和精神上的交流的珍视。
最后两句"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躯。" 表达了作者对请求到的茶叶的感激之情,以及期待通过饮用这些茶叶来恢复自己的健康。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孟郊对于茶的热爱,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寄托和追求。在那个时代,茶不仅是一种日常饮品,它还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