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入洛久浮萍,十载间关住楚城。
室里蓬蒿秋自长,床头蟋蟀夜偏鸣。
家贫次骨今原宪,时事留心一贾生。
日暮樵苏犹未爨,起看山月照人明。
游梁入洛久浮萍,十载间关住楚城。
室里蓬蒿秋自长,床头蟋蟀夜偏鸣。
家贫次骨今原宪,时事留心一贾生。
日暮樵苏犹未爨,起看山月照人明。
这首明代张元凯的《赠淮南沈孟》描绘了诗人久居他乡,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首句“游梁入洛久浮萍”以浮萍比喻自己辗转于梁、洛两地的漂泊不定,形象生动。十年间,诗人困顿楚城,生活艰辛,蓬蒿丛生室内,秋夜蟋蟀声声,寓示着清贫孤寂的境况。
颔联“室里蓬蒿秋自长,床头蟋蟀夜偏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和内心的落寞。诗人自比为战国时贫困的原宪,暗示自己虽处境艰难,但仍然关心国事,如同西汉初年的贾谊,时刻关注时局。
尾联“日暮樵苏犹未爨,起看山月照人明”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仍未生火做饭,只能起身赏月,明亮的山月映照着他孤独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未来的深深思念,以及坚韧不屈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却不忘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倩来鸾传语,问陆家、兄弟翩翩,今归何处。
留下文章藏万壑,时作云烟吞吐。
谩徙倚、朱兰凝伫。
阑外瑁湖谁管领,叹先生、旧宅僧分住。
天下事,尽如许。英雄总被虚名误。
览遗编浩叹,寂寞一抔寒土。
惟有春风长往,催却几多人去。但岁岁、垂杨自舞。
今日我来怀古后,算后人又以今为古。
留此曲,伴鸥鹭。
大道无名,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笑迷人管见,不言便了,似钻冰取火,纽石为绳。
使尽精神,虚劳神用,缘木求鱼甚日烹。
愚痴辈,磨砖作镜,怎睹光明。何须百计经营。
守朴朴淳淳绝爱憎。
澄虚心实腹,谷神不死,深根固蒂,久视长生。
湛湛澄澄,先天先地,一气寥寥混杳冥。
希夷理,这一轮皎月,无缺无盈。
闲玩正严凝,神和澹镜澄。
至清无隐物,微暖不生冰。
派想河难杂,源疑济是朋。
窥鱼光照鹤,洗钵影摇僧。
逗石声偏响,烹茶味更增。
四溟终必到,八封内先称。
气逐岩云起,纹随竹吹兴。
戏游鳞未化,呼饮鸟相应。
静乐惭非智,成章愧不能。
终朝临处处,虽浅亦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