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想要迁就并重建一座名为“招隐”的亭子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苏轼不仅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更在园林建筑方面的独到见解。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古老而静谧的景象,飞檐指的是屋檐的边缘,临古道则是说亭子位于一条古老的小路旁。高榜通常用于公告或告示,这里用来劝说过往的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将这处风景隐匿起来,只是暂时的愿望,因为还需要让人们知道这里美丽的存在,所以只是轻轻地踏上一点路上的尘土。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茅茨可能指的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而聚落则是村庄的意思,整句话描绘了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生活。烟火则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温暖。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这两句中,“林缺”指的是树木稀疏的地方,可以看到湖水的倒影。“窗明”可能是指亭子中的窗户清晰无遮挡,而“野意新”则是说远处的自然景色给人以新的感受。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居民头戴白帽,显得简单而宁静;而过客则是驾着红色的车轮(朱轮),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这两句中,“山好”表达了对美丽山景的喜爱和留恋,而“风回落醉巾”则是说微风吹过,带来了一种如醉如痴的感觉。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诗人希望未来的人不要改变这里的建筑风格,因为旧有的设计已经很完美,不需要任何理由去改变它。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这两句表达了即使自己将来年老,仍然愿意回到这座亭子里做一位安静的座客,享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