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
三人情好元不疏,祇是相逢逢不得。
渠有贞观碑,侬有永和词。
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蚩。
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博城翻手悔。
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
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
玄圭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
临川无端汲古手,席卷欧家都奄有。
岣山科斗不要论,峄山野火不经焚。
尤家沈家喙如铁,未放临川第一勋。
不知临川何许得尤物,集古序篇出真笔。
遂初心妒口不言,君看跋语犹怅然。
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
三人情好元不疏,祇是相逢逢不得。
渠有贞观碑,侬有永和词。
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蚩。
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博城翻手悔。
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
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
玄圭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
临川无端汲古手,席卷欧家都奄有。
岣山科斗不要论,峄山野火不经焚。
尤家沈家喙如铁,未放临川第一勋。
不知临川何许得尤物,集古序篇出真笔。
遂初心妒口不言,君看跋语犹怅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题为《跋王顺伯所藏欧公集古录序真迹》。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书法和碑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赞赏与鉴赏。
首先,"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表明了诗人对于欧阳修、王安石这样的文学巨匠以及临川先生(可能指的是书法家或文学家)的尊崇和喜爱。接下来的"三人情好元不疏,祇是相逢逢不得"则透露出即便是在古代,也难以找到几位真正理解并欣赏诗词者。
"渠有贞观碑,侬有永和词"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与柳公权的《永和公主造像碑》,这两件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遗产。诗人接着提到"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蚩",表现了对书法艺术极高的评价标准。
"珊瑚击得如粉碎,赵璧博城翻手悔"可能是在比喻某种书法技巧或是对古人作品的态度。紧接着的是"不似三家斗断碑,夜半战酣莫先退",这里的“三家”通常指的是书法史上的三大书派,即晋唐宋三代的代表性书法家,而“斗断碑”则是指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珣三兄弟合刻的一方石碑,表达了诗人对这三位书法家的崇敬。
"皇朝爱碑首欧阳,集古万卷六一堂"可能是在赞美唐宋时期的书法艺术,以及皇室对于这些艺术品的珍视。"玄圭漆玉堆墨宝,黟霜黑水涂缁裳"则是对书法作品质地和笔触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细腻感受。
"临川无端汲古手,席卷欧家都奄有"可能是在形容临川先生(或某位书法家的别称)的书法风格,或是其作品中蕴含着古典的韵味。"岣山科斗不要论,峄山野火不经焚"则像是对某种艺术标准或是评价体系的比喻。
尤家沈家喙如铁,未放临川第一勋"可能是在赞美尤、沈两家的书法作品,或是特别指出某位临川先生在书法上的成就。最后的"不知临川何许得尤物,集古序篇出真笔"则表达了诗人对临川所创作的碑帖的高度评价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他个人对于书法鉴赏与批评的独到见解。
西山多仙灵,往往宅幽阻。
飘然不可招,作者焉得数。
昔在汉晋间,凌厉出梅许。
伟哉忘机士,泯迹事纳吐。
千载仰高风,谁能究其绪。
披图觌古像,先后得四五。
苍茫越王山,飒杳文绣虎。
陈陶终市药,伊业解歌舞。
把卷识肩吾,曳杖知蕴古。
神情各冲逸,簪褐杂襦裋。
观其英迈姿,宇宙一仰俯。
超遥云中物,安得系缨组。
佯狂或玩世,精鍊得无补。
终然委大化,岂必事矫举。
吾恒登鹤岭,览胜睇玄圃。
长松夹皓月,阴壑振清羽。
药庐与丹井,一一恒历睹。
独不逢若人,高怀竟谁语。
飞帆来去,吟蛩断续,沉沉大地山河。
风卷暮潮,天浮暝色,芦边骤起渔歌。良夜也蹉跎。
看迢迢银汉,云薄秋罗。
乱石纵横,依依杨柳自婆娑。冰轮乍涌澄波。
对玲珑玉宇,明媚姮娥。
孤洁自怜,清辉共赏,分光此夜谁多。无语奈天何。
漾琉璃、万顷潋滟相磨。
窥户徘徊,一天凉露静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