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颜色即炎凉,羞作当时半面妆。
饥火静消心似水,平阳歌舞任他忙。
盛衰颜色即炎凉,羞作当时半面妆。
饥火静消心似水,平阳歌舞任他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谙世态炎凉的女子形象,她以一种超脱的姿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变迁。首句“盛衰颜色即炎凉”点明了人生境遇的无常,颜色的变化映射出世事的冷暖。接着,“羞作当时半面妆”,女子不愿再以过去的容颜示人,或许是对过往繁华不再的无奈,也可能是对现实残酷的抗争。
“饥火静消心似水”,在经历了生活的波折后,内心的欲望和焦虑逐渐平息,心境变得如水般平静。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世事的一种淡然态度。最后,“平阳歌舞任他忙”,尽管外界依旧热闹喧嚣,但这位女子已不为所动,她选择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持宁静,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人生变故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幅个人情感的画卷,也反映了明代社会中个体在复杂世态面前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追求。
绿幛缝愁,红泥埋恨,尽是东风花草,晴翻麦雉,雨闹桑鸠,谁记画楼莺晓。
当日株移永丰,三楚腰肢,入宫纤小。
到如今,香雪飘零何处,玉骢稀少。
看不上、明月无情,凤箫金管,冷觑黄昏新恼。
胭脂井畔,燕子楼头,一片粉灰珠扫,青帝抛人几时,潘鬓沈围,年年空老。
尚痴心,春在平芜,央取乱峰遮绕。
远嶂云千叠。望层峦、空烟半卷,似明还灭。
上有清泉飞一道,最可解人炎热。
石锁处、溪流如咽。
下有衫松迷小径,挂潺湲、树顶悬晴雪。
鸿濛后,气犹结。谁人识得逃名决。
向深山、结茅种竹,人踪具绝。
恶木丛中行惯,不怕门前虎穴。闲处听、杜鹃啼血。
若向画图呼欲出,想斯人、肌骨真清彻。
长往者,是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