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低处天如线,漠漠秋情。恻恻归程。
争不漂流过此生。新来万事收心也,鬓枉青青。
心已星星。风里杨花水面萍。
碧波低处天如线,漠漠秋情。恻恻归程。
争不漂流过此生。新来万事收心也,鬓枉青青。
心已星星。风里杨花水面萍。
这首《采桑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碧波低处天如线”,以碧波与天际相连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广阔深远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的自然世界之中。接着,“漠漠秋情”一句,点明了季节特征,暗示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寂寥,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定下了基调。
“恻恻归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感伤与忧虑,这种情感在“争不漂流过此生”的疑问中得到了深化,似乎在问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安然度过这一生的漂泊。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下半阙“新来万事收心也,鬓枉青青”两句,描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化时的心态转变,从之前的浮躁不安到如今的平静接受,鬓发的青青与内心的“星星”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内心世界由动转静的写照。最后,“风里杨花水面萍”以自然界中的杨花随风飘散、水面的浮萍无根漂泊的形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知,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由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采桑子》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复杂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