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谷鸣琴漫自伤,同心结友访都梁。
共怀公子应相语,何处佳人并不忘。
幽梦二妃芳畹合,秋衣双佩弄珠香。
庭阶子弟谁争秀,遏末连枝道韫长。
入谷鸣琴漫自伤,同心结友访都梁。
共怀公子应相语,何处佳人并不忘。
幽梦二妃芳畹合,秋衣双佩弄珠香。
庭阶子弟谁争秀,遏末连枝道韫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谷中漫步的情景,以并蒂兰为喻,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情感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鸣琴”、“同心结友”、“公子”、“佳人”、“幽梦”、“二妃芳畹”、“秋衣双佩”等,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氛围。
首联“入谷鸣琴漫自伤,同心结友访都梁”,开篇即以“入谷鸣琴”这一动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感伤的氛围,随后点明了与友人共同探访“都梁”的行动,暗示了在寻找友情与理解的过程中,内心的慰藉与希望。
颔联“共怀公子应相语,何处佳人并不忘”,通过“公子”与“佳人”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与美好情感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幽梦二妃芳畹合,秋衣双佩弄珠香”,运用了“二妃芳畹”与“秋衣双佩弄珠香”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寓意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如同二妃共享芳草之香,双佩弄珠散发出的香气,象征着彼此心灵的契合与美好。
尾联“庭阶子弟谁争秀,遏末连枝道韫长”,以“庭阶子弟”与“遏末连枝道韫长”作为收束,既是对友情持久与深厚的赞颂,也是对后辈传承与发扬友情美德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友情价值的深刻认识与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美好情感以及人生理想的深切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黄尘鬓发,六月长安道。羞向清溪照枯槁。
似山中远志,漫出山来,成个甚,只是人间小草。
升平十二策,丞相封侯,说与高人应笑倒。
对清风明月,展放眉头长恁地,大醉高歌也好。
待都把功名付时流,只求个天公,放教空老。
玉京岩、龙香海南来,霓裳月中传。
有六朝图画,朝朝琼树,步步金莲。
明灭重帘画烛,几处锁婵娟。
尘暗秦王女,秋扇年年。
一枕繁华梦觉,问故家桃李,何许争妍。
便牛羊丘陇,百草动荒烟。
更谁知、昭阳旧事,似天教、通德见伶玄。
春风老、拥鬟颦黛,寂寞灯前。
妙玄易解,心意难善。穷究如何长便。
牢捉牢擒,争奈马猿跳健。
十二时中返倒,斗唆人、生情起念。
当发愿,便至死来来,与他征战。
饶你十分颠傻,却怎禁,坚志专专锻炼。
达悟知空,自是内观不见。
才方生育天地,药炉中、日月运转。
常清静,圣功生,神明出现。
一明玄理,二曜交宫。三才四象究穷。
通五彩霞光,来往清雨蒙蒙。
六欲七情涤尽,八衢流、运转回风。
九窍内,十分颠倒,显现真功。
十极晴空虚白,九重门开阐,金玉重重。
八色琉璃洞里,卧虎眠龙。
七宝花开六出,五方中、四位归宗。
三光照,二仪相从,一个神翁。
古郡登州,望仙门外,画桥车马难通。
重阳师父,对众显家风。
预说逢何必坏,经一纪、太守何公。
嫌崄峻,令人拆毁,命匠别兴功。
文登重出现,白龟莲上,端坐空中。
宰公尼庞虎,得遇真容。
忽见回身侧卧,祥云动、复往仙宫。
人争画,家家供养,处处总钦崇。
感重阳,然下访,是得悟黄粱。精麦髓,弟子谨供当。
上田田难种,恳告、神怎飞扬。
仙道,初心善,无刺亦无芒。
而无死寿,珠能语,句句难忘。怀真实宝,肯换圭璋。
内金花自绽,知得、别是清香。
常谨,谈妙用,不久性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