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桑路、沙屯废馆,浪拥荒驿。空约传书素翼。
乡心万缕似织。任极望南云天咫尺。
远山外、烟影难觅。
断梦倚斜阳黯无语,虚堂自愁入。悽忆。
涨痕旧隐抛掷。傍岸柳依依,凝眸处、泪雨都暗滴。
嗟岁晏哀鸿,零乱谁宅。绣衣画戟。
知甚时骢马,相逢人迹。菱镜光销腰围窄。
年华晚、坐看箭激。料应比、湍波流更疾。
恨归去、不附星查,十二载,尘衫冷透长安陌。
梓桑路、沙屯废馆,浪拥荒驿。空约传书素翼。
乡心万缕似织。任极望南云天咫尺。
远山外、烟影难觅。
断梦倚斜阳黯无语,虚堂自愁入。悽忆。
涨痕旧隐抛掷。傍岸柳依依,凝眸处、泪雨都暗滴。
嗟岁晏哀鸿,零乱谁宅。绣衣画戟。
知甚时骢马,相逢人迹。菱镜光销腰围窄。
年华晚、坐看箭激。料应比、湍波流更疾。
恨归去、不附星查,十二载,尘衫冷透长安陌。
这首《浪淘沙慢》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与时光流逝的凄美画面。
开篇“梓桑路、沙屯废馆”,以荒凉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氛围。“浪拥荒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芜与孤独。接下来,“空约传书素翼”一句,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乡心万缕似织”,以织物的复杂比喻乡愁的深沉与绵长。
“任极望南云天咫尺”,看似近在咫尺的故乡,却遥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渴望与无奈。“远山外、烟影难觅”,更加强化了这种距离感与失落感。“断梦倚斜阳黯无语,虚堂自愁入”,夕阳下的梦境破碎,诗人独自在空荡的厅堂中愁绪满怀。
“悽忆”一词直接点明了内心的悲痛与回忆。“涨痕旧隐抛掷”,可能是指过去的美好时光已逝,如同水面上的痕迹,被遗忘或抛弃。“傍岸柳依依,凝眸处、泪雨都暗滴”,岸边的柳树在诗人的眼中显得格外凄美,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嗟岁晏哀鸿,零乱谁宅”,感叹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漂泊,哀鸿遍野,何处是归宿?“绣衣画戟”,可能是对过往辉煌生活的追忆,而“知甚时骢马,相逢人迹”,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菱镜光销腰围窄”,通过镜子映照出的身形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年华晚、坐看箭激”,年华老去,只能看着时间如箭般飞逝。“料应比、湍波流更疾”,将人生比作湍急的水流,更加突出了时间的紧迫与生命的短暂。“恨归去、不附星查,十二载,尘衫冷透长安陌”,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遗憾,以及对长安(古代都城)繁华不再的感慨。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时光、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昔从郊野自闲游,偶闻父老语西畴。
谓自入秋无滴雨,桔槔欲敝不胜愁。
归来日日望云气,长空一色虹霓未。
拟向神龙寄片语,暂借银河惠不费。
昨宵微雨过墙来,连朝淅沥润莓苔。
银丝错落舞金井,碎珠千万下瑶台。
从斯高下齐沾足,一望平畴争吐绿。
而今庶可卜西成,会见年丰敦善俗。
田家交庆乐难支,群深颂祷发讴思。
倩得书生一支笔,写出万家喜雨诗。
我为农民志欣幸,甘泽滂沱沛四境。
可知天本悯群黎,特虑无人为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