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催戍鼓,病枕听哀鸿。
洒竹萧萧雪,开门峭峭风。
消忧樽酒绿,久雨烛花红。
旅梦还知路,孤舟向剡中。
高城催戍鼓,病枕听哀鸿。
洒竹萧萧雪,开门峭峭风。
消忧樽酒绿,久雨烛花红。
旅梦还知路,孤舟向剡中。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寒夜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首联“高城催戍鼓,病枕听哀鸿”以“高城”、“戍鼓”、“病枕”、“哀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边塞或偏远之地的荒凉氛围,病弱的诗人独卧病榻,只能听到远处哀鸿的啼鸣,暗含着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无奈。
颔联“洒竹萧萧雪,开门峭峭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静寂。雪花飘落,竹林间传来萧瑟之声,开门的一瞬间,冷风扑面而来,形象地表现了冬日雪后的寒冷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颈联“消忧樽酒绿,久雨烛花红”转而描写诗人借酒浇愁的情景。在连续阴雨的日子里,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酒杯中的酒液泛着绿色,烛光映照下,烛花呈现出红色,色彩对比鲜明,既烘托了诗人饮酒时的氛围,也反映了他内心复杂的情绪——既有暂时的解脱,也有长久的忧愁。
尾联“旅梦还知路,孤舟向剡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向往。虽然身处旅途之中,但梦境中似乎仍能找到归途,暗示着诗人对故乡或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同时,“孤舟向剡中”更是点明了诗人可能正前往剡溪,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深化了主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漂泊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往年走马游长安,杜陵韦曲花未残。
玉堂天上春梦断,拂衣归去溪山间。
溪山之间深且好,主翁见客开怀抱。
花气晴熏白纻衣,波光远浸红云岛。
长松吟风晚泠泠,松下酒醒弹瑶琴。
松声琴响自相和,消尽人间名利心。
临溪结屋看山色,山下行人招不得。
猿啸烟深挂紫萝,龙窥水冷吟秋月。
主翁心闲一事无,诸郎文采珊瑚株。
南山射猎非所好,芸草悬香惟读书。
竹径晓开邀二仲,白鹤相迎复相送。
风月西窗诗料多,酒熟何时添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