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同奇树,扶疏对近轩。
旧经梁苑赋,初结太山根。
就简供书刻,乘秋爽些魂。
鸢风朝作籁,鹤露夜留痕。
招隐宜先桂,忘忧可并萱。
会当充凤食,荐实帝家园。
对植同奇树,扶疏对近轩。
旧经梁苑赋,初结太山根。
就简供书刻,乘秋爽些魂。
鸢风朝作籁,鹤露夜留痕。
招隐宜先桂,忘忧可并萱。
会当充凤食,荐实帝家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象,通过对比和精巧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境界的追求。开篇“对植同奇树,扶疏对近轩”描述了一种精心修剪后的竹子,它们与轩窗相映照,营造出一种雅致宁静的氛围。
"旧经梁苑赋,初结太山根"则是诗人回忆古代文学巨著《梁苑赋》,并将自己的作品比作初次在太山扎根,表达了诗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的尊重。
接下来的“就简供书刻,乘秋爽些魂”展现了诗人在秋日里借助简洁的文学创作来洗涤心灵,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宁静。
"鸢风朝作籁,鹤露夜留痕"则是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出自然界中鸟儿的歌唱和露水的滴落,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微妙之处的观察和感悟。
"招隐宜先桂,忘忧可并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接近大自然来忘却烦恼的愿望。桂树和萱草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象征植物,它们代表着高洁和平淡。
最后,“会当充凤食,荐实帝家园”则是在比喻诗人的作品将像佳肴般被天子所享用,并且能够推荐到皇家的园林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以及希望得到最高统治者认可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化传承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高洁的意境。
生公往迹留虎丘,入门诹访冷飕飕。
焦峣顽石百十片,庭前罗立不点头。
当时说法宁驱使,入定澄心见如此。
至今徒众辄称扬,月明灯烂犹崇祀。
百步更瞻铸剑泉,吴王空能举郢鄢。
镯镂反赐子胥死,剑铦何似信才贤。
抠衣拾级古塔高,百尺层层凌青霄。
大雄舍利真奇壮,水摇野远日光韬。
升降周回劳不惮,妙境纵观谐夙愿。
茫茫往事如飘风,苦茗坐啜兴长叹。
出门再窥憨憨井,一掬入口愚蒙醒。
廉贪之水记端州,夷齐清操真可景。
返舟解衣神怡然,走笔漫述游春篇。
大呼三老鼓枻去,片席翩翩向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