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别·其三》
《录别·其三》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

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

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

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

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

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之痛与情感的复杂交织。开篇“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离别的凄凉与哀愁,北风呼啸,枯林摇曳,浮云遮蔽,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忧郁和迷茫。

“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时间的流逝、空间的距离相联系,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人的思念愈发深厚,而自己却身在他乡,难以排遣这份孤独与哀愁。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则直接表达了离别之夜的痛苦与无奈,即使在饮酒以求麻醉自我之际,也无法真正忘却那份离别的伤感。

接下来,“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音乐与美人的场景,似乎在试图通过艺术的慰藉来缓解离别的痛苦,但“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又揭示出,即便是在这样的美好时刻,心中仍充满了对离人的思念与不舍,情感的波动难以平息。

最后,“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总结了整个情境,从音乐的欢愉到离别的哀愁,情感经历了巨大的起伏,最终化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即将远行的担忧与不舍,泪水无法抑制地流下,体现了离别之痛的深刻与强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转换,展现了离别之痛的复杂性和深度,以及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世界的挣扎与矛盾。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二姜先生祠

轼辙齐名世早知,百年忠义系人思。

忠传折槛排奸日,义想衔刀伏阙时。

两地青磷埋宿草,一山红树妥新祠。

吴门野老多相识,雪涕争看《幼妇碑》。

(0)

初春登北阁送张潜庵游临潼·其一

暂对河桥酒,春城柳色新。

萧条廉吏后,飘泊远游人。

挂棹方辞越,驱车又向秦。

故园同逆旅,回首欲沾巾。

(0)

春日病起

久病卧茅屋,阶前芳草生。

客多相惜意,鸟作可怜声。

柳意迟新雨,花心动晓晴。

江乡烟景好,三载总关情。

(0)

菊影·其一

丘园高蹈识芳名,入室忘形夜气清。

数武淡香分对榻,一窗生意出孤檠。

多情彭泽诗偏少,没骨僧繇画未成。

梦断枕屏留傲态,缸花开尽月添明。

(0)

寄怀冯青门次陇客弟韵

传家清白有渊源,百卷残书拥一轩。

论少绝交讥到溉,世无知己叹虞翻。

英雄埋没归黄土,壮士萧条掩席门。

万事无如杯酒好,桔槔亭畔自锄园。

(0)

专诸塔

倚胸交戟事谁怜,埋骨犹临大道边。

结束新春儿女队,苍凉古巷姓名传。

浮图旧俗还仍汉,匕首遗谋竟误燕。

细饱炙鱼三月味,只应身寄太湖船。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