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友见锡鬯垂示山左见怀之篇》
《答友见锡鬯垂示山左见怀之篇》全文
清 / 李因笃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燕市陈情客未还,故人相见慰愁颜。

曾迟剑舄京华外,却赋榛苓海岱间。

存没诸公皆断梗,乱离九塞各严关。

尚须前箸呼闾阊,西望白云何处山。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因笃的《答友见锡鬯垂示山左见怀之篇》表达了诗人身处燕市,作为游子的羁旅之愁和对故乡亲友的深深思念。首句“燕市陈情客未还”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尚未归乡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次句“故人相见慰愁颜”则写出与老友重逢的喜悦,暂时缓解了他的愁绪。

“曾迟剑舄京华外,却赋榛苓海岱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过去在京都的经历与如今在偏远地区的漂泊,暗示了生活的变迁和仕途的坎坷。"存没诸公皆断梗"表达对故去朋友的怀念,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乱离九塞各严关”进一步渲染了战乱频繁、边关戒备森严的社会背景,显示出诗人的忧虑。

最后一句“尚须前箸呼闾阊,西望白云何处山”以动作和景色收尾,诗人举目远眺,心中仍牵挂着故乡,那远方的白云缭绕,不知何处是家的山峦,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介绍
李因笃

李因笃
朝代:清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猜你喜欢

东陂菡萏盛开即事

紫骝何处系垂杨,菡萏初分太液长。

十万红妆齐衒色,三千彩袖各飞香。

游童戴叶翻歌扇,稚女穿花出画航。

最是夜来添怅绝,湖南一路下新霜。

(0)

赠冯观察二首·其二

把袂秋风白苧凉,垆头犹记旧清扬。

谈兵武略雄三署,校士文名擅八荒。

得句乍逢天姥客,飞书曾慑夜郎王。

那堪后夜河桥别,落月啼乌上客航。

(0)

闻汪伯玉至自京口暂寓武林僧舍走笔代柬并以奉期

钱塘此日停丝笮,铁瓮经秋卧锦袍。

虎豹有时惊仗钺,鱼龙无处避挥毫。

湖头寺拥三天竺,海上楼观八月涛。

百里兰陵归路近,西风那不醉葡萄。

(0)

闻沈纯父将还有寄

南过铜柱绝风尘,北望金门恋隐沦。

豆蔻花前千里客,桄榔树底十年人。

骖鸾雪拥名山色,驱鳄云开大海春。

闻道天鸡来旦暮,可令宣室迟孤臣。

(0)

夏日郭方伯沈侍御李祠部金大参招集祐圣道馆四首·其一

骏骨燕台事有无,看花重入旧玄都。

谈诗客岂唐供奉,作赋人俱汉大夫。

筑畔虹飞沧海近,毫端霞起赤城孤。

何须远缔平原约,到处黄公是酒垆。

(0)

送人入蜀

离思翩翩把浊醪,锦城西去不辞劳。

星辰夜拂张华剑,风雨寒生范叔袍。

三峡啼猿青嶂远,九疑回雁碧天高。

蜀中形胜堪怜汝,定把新诗吊薛涛。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