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
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
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宜男草》,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景和离别之情。"绿丝低拂鸳鸯浦",以绿柳轻拂水面的动态画面,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生机。"想桃叶、当时唤渡",借桃叶津的典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愁容映照在春风中,写出主人公即将离去的无奈和愁绪。
"倚兰桡、更少驻",通过倚靠船桨的动作,表现了人物的依依不舍。"金陵路。莺吟燕舞",转而描绘出金陵路上的热闹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孤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情感寄托于潮水,感叹潮水似乎能理解人的离愁之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芳草萋萋,夕阳西下,增添了无尽的感伤。最后两句"更移舟、向甚处",直接表达出主人公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迷茫,深化了离别的悲凉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离别时的深深愁苦,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