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溪不杀真龙子,学道三年蹑太虚。
今古报恩人亦有,不知谁有腹中书。
旋溪不杀真龙子,学道三年蹑太虚。
今古报恩人亦有,不知谁有腹中书。
这首诗《钓矶怀古十章(其七)陵阳子明》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思考与敬仰之情。
首句“旋溪不杀真龙子”,以“旋溪”象征历史长河中的某个特定地点或时期,暗示着在这里曾发生过不杀“真龙子”的故事,这里的“真龙子”比喻真正具有卓越才能或非凡品质的人。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暗含了对那些未被世俗所埋没的杰出之人的赞美。
次句“学道三年蹑太虚”,描述了一位人物在经历了三年的修行之后,能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如同踏上了广袤无垠的太空。这里不仅体现了个人修行的艰辛与成就,也寓意着追求真理、超越自我、达到精神自由的高远目标。
后两句“今古报恩人亦有,不知谁有腹中书”,将话题转向了古今报答恩情之人,提出疑问: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也有像“真龙子”那样,不仅拥有卓越才能,还懂得感恩回报的人?同时,这里的“腹中书”隐喻着知识、智慧或道德修养,引人深思,表达了对那些内心充满智慧和美德之人的向往与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卓越品质、精神追求以及感恩报德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鸳湖碧水寒如玉,画阁明帘向城曲。
城头万堞波底明,城下千门漾空绿。
花桨轻桡相斗飞,川光杳荡摇霏微。
天鸡云中张锦翼,芙蓉露下披红衣。
此中云物亦无数,朱门筑断凌波路。
岂闻金管随清风,时见荒台满凉雾。
季冬霜野无飞叶,芦根雁翅相切切。
此乡游女不綄纱,玉梭手冻冰丝绝。
明年二月桑如麻,湖上女儿颜胜花。
十三携出青丝笼,影落湖中生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