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僧多别,夕阳当寺门。
凿泉通涧底,洗石露云根。
鹤老知天事,松孤认地源。
菖蒲五月剪,分施近城村。
古寺僧多别,夕阳当寺门。
凿泉通涧底,洗石露云根。
鹤老知天事,松孤认地源。
菖蒲五月剪,分施近城村。
这首诗描绘了古寺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的环境与氛围。
首句“古寺僧多别”,开篇即点出古寺的悠久历史和僧侣众多的情景,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静谧。接着,“夕阳当寺门”一句,以夕阳作为背景,渲染了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夕阳的余晖与古寺的轮廓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凿泉通涧底,洗石露云根。”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泉水从山涧中流出,清澈见底,石块经过岁月的洗礼,裸露出与云朵相连的根部,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鹤老知天事,松孤认地源。”鹤与松是自然界中的长寿象征,鹤在天空翱翔,松树扎根大地,它们的存在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蕴含了对生命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最后,“菖蒲五月剪,分施近城村。”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在端午节时被剪下并分发给附近村落的人们,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时间与自然规律的深思。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君为东蒙客,往来东蒙畔。
云卧临峄阳,山行穷日观。
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今日还山意无极,岂辞世路多相识。
归见莱芜九十翁,为论别后长相忆。
君侯枥上骢,貌在丹青中。
马毛连钱蹄铁色,图画光辉骄玉勒。
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感兹绝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麒麟独步自可珍,弩骀万匹知何有。
终未如他枥上骢,载华毂,骋飞鸿。
荷君剪拂与君用,一日千里如旋风。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