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蒙洲好住居,停舟试问近何如。
几家烟火秋风里,数里丘墟野烧馀。
月夜惊乌犹绕树,夕阳归犬暂依庐。
于今狐兔皆歼灭,幸免城殃及子鱼。
人道蒙洲好住居,停舟试问近何如。
几家烟火秋风里,数里丘墟野烧馀。
月夜惊乌犹绕树,夕阳归犬暂依庐。
于今狐兔皆歼灭,幸免城殃及子鱼。
这首诗描绘了蒙洲人家的生活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人道蒙洲好住居”,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人们对蒙洲生活环境的赞誉。接着,“停舟试问近何如”则以行旅者的视角,引入对蒙洲现状的好奇与探索。
“几家烟火秋风里,数里丘墟野烧馀。”这两句描绘了秋季的蒙洲,炊烟袅袅,与远处被野火烧过的丘陵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类活动交织的图景。接下来,“月夜惊乌犹绕树,夕阳归犬暂依庐。”则进一步刻画了夜晚与黄昏时分的蒙洲,乌鸦在月光下环绕树木,归家的狗暂时栖息在屋舍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氛围。
最后,“于今狐兔皆歼灭,幸免城殃及子鱼。”这两句揭示了蒙洲环境治理的成果,狐狸和兔子等野生动物得到了保护,避免了因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破坏,同时也提到了对子鱼的保护,体现了对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蒙洲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活,还传达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般水出南山,辈行渑与淄。
虽然未知名,亦有神司之。
惟人神之主,主乱荒神祠。
冥冥西南去,河伯多礼仪。
溯流接伊洛,泾渭同遨嬉。
漆沮品秩下,不敢相追随。
朅来通汉沔,增大西南时。
泓澄潜怪珍,名号遐方知。
冯夷御白马,导我朝天池。
长淮涌巨浪,阴兽翻修鬐。
蹭蹬返故溪,岁旱流如丝。
敢论尾闾泄,甘受蹄涔欺。
三山兴云气,拥掩从灵旗。
云是东海君,按节巡方维。
不言恐失人,自献诚非宜。
二者当处一,故作般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