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划然起,凄凄中夜声。
钟鸣秋在寺,月出雁横城。
箫鼓当年梦,琴书此夕情。
莫嫌山鬼泣,白首尽佳兵。
万籁划然起,凄凄中夜声。
钟鸣秋在寺,月出雁横城。
箫鼓当年梦,琴书此夕情。
莫嫌山鬼泣,白首尽佳兵。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通过多种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首句“万籁划然起,凄凄中夜声”以“万籁”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夜晚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情景,用“划然起”强调了这些声音突然响起的动态感,营造了一种深夜特有的寂静与神秘。接着,“凄凄中夜声”点明了这种声音给人的感受是凄凉的,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钟鸣秋在寺,月出雁横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寺庙中的钟声在秋天的夜晚回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月出雁横城”则通过雁群的飞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迁徙与离别,引发人们对远方和过去的思念。
“箫鼓当年梦,琴书此夕情”将思绪拉回到过去与现在,通过“箫鼓”与“琴书”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感状态的感慨。这里既有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情感的细腻捕捉。
最后,“莫嫌山鬼泣,白首尽佳兵”一句,以“山鬼泣”象征自然界的哀怨或不平,与前文的凄凉氛围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知。然而,诗人以“白首尽佳兵”收尾,似乎在表达一种乐观与豁达的态度,即使面对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磨砺,也能保持内心的坚韧与平静,展现出一种成熟的人生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不是雨天,不是晴天,只是天低如晦。
谢了杏花,又谢樱花,花事尚余有几。
莺燕无声,惟有个、鹁鸠声碎。引企。
见修塔茂林,苍烟浓起。
镇日料峭东风,使游屐游骢,都无兴致。
抛毬约爽,斗草会闲,怎耐此时情味。
一酒一琴,聊伴我、海棠树底。感喟。
近薄暮、又将雨矣。
春来路。在杏萼梅梢,东风一度。
有多情燕子,探春对花舞。
招来旧雨与新雨,莫便分宾主。
快安排,茶臼诗筒,花间久住。游卷渺难据。
嘅人日草堂,五年未赴。今日嫩情,又阻浣溪步。
丽春更有花无数,再去寻工部。
自丁宁,未可芳期又误。
枯柿翻风,残梅溅雨,黄昏不住啼鸮。
问卜琼茅,酸辛知是今朝。
卅年欢戚皆成幻,细思量、怎不魂销。
甚潘郎,皤然老矣,有涕如潮。
逢逢腊鼓催年亟,正鸾离珠镜,凤惨玉箫。
杳杳泉台,酒从何处来浇。
痴情欲把哀弦诉,算哀弦、诉也无聊。
尽灯前,四卷楞伽,诵到深宵。
玉台今古,问几人能似,绛仙才调。
禁脔南朝虽未近,一点灵犀亲照。
束竹攒肠,衔碑在口,世事真难料。
鸳鸯六六,王昌消息偏杳。
今日孔雀东南,高楼西北,何处逢青鸟。
只是愁心和短梦,尽日为伊烦恼。
背枕寻香,欹灯絮影,惹尽花枝笑。
华年丝鬓,潘郎比我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