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
大道不易方,自然有成理。
登高思振衣,临流思洗耳。
毁誉谁能知,栖迟遽非美。
一上西山巅,半餐傲万祀。
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
大道不易方,自然有成理。
登高思振衣,临流思洗耳。
毁誉谁能知,栖迟遽非美。
一上西山巅,半餐傲万祀。
这首诗《田园杂咏八首(其五)》由明代诗人林大钦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开篇即以智巧的多变引出对是非的深思,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判断的困难。
“大道不易方,自然有成理。”强调了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道理不会轻易改变,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秩序。
“登高思振衣,临流思洗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内心活动,登高时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临水时则希望倾听自然的声音,净化心灵。
“毁誉谁能知,栖迟遽非美。”表达了对社会评价的淡然态度,认为无论是在世间的安逸还是隐居的生活,都难以完全满足内心的追求。
“一上西山巅,半餐傲万祀。”最后两句以壮丽的景象收尾,诗人仿佛站在西山之巅,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似乎在说,这样的生活状态足以傲视千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真理和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评价的超脱态度。
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直一束刍。
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
毛诗三百篇后得,文选六十卷中无。
一麋丽龟绝报赛,五鹿连柱难支梧。
高兴独因秋日尽,清吟多与好风俱。
银钩金错两殊重,宜上屏风张座隅。
蓬山仙客下烟霄,对酒唯吟独酌谣。
不怕道狂挥玉爵,亦曾乘兴解金貂。
[记云:饮玉爵者弗挥。
吴监前任散骑常侍。
]君称名士夸能饮,我是愚夫肯见招。
[王孝伯云:但常无事,读离骚、痛饮,即可称名士。
独酌谣云:愚夫子不招。
]赖有伯伦为醉伴,何愁不解傲松乔。
荣闹兴多嫌昼短,衰闲睡少觉明迟。
当君秉烛衔杯夜,是我停飧服药时。
枕上愁吟堪发病,府中欢笑胜寻医。
明朝强出须谋乐,不拟车公更拟谁。
龙门苍石壁,浥涧碧潭水。
各在一山隅,迢遥几十里。
清镜碧屏风,惜哉信为美。
爱而不得见,亦与无相似。
闻君每来去,矻矻事行李。
脂辖复裹粮,心力颇劳止。
未如吾舍下,石与泉甚迩。
凿凿复溅溅,昼夜流不已。
洛石千万拳,衬波铺锦绮。
海珉一两片,激濑含宫徵。
绿宜春濯足,净可朝漱齿。
绕砌紫鳞游,拂帘白鸟起。
何言履道叟,便是沧浪子。
君若趁归程,请君先到此。
愿以潺湲声,洗君尘土耳。
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
月出清风来,忽似山中夕。
因成西南梦,梦作游仙客。
觉闻宫漏声,犹谓山泉滴。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