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结茅处,爱在山水间。
片云出岫白,乱叶当秋殷。
或望太白瀑,或泛颠翁船。
源中俎豆古,池上鸡犬閒。
三复仲长论,怀哉白驹篇。
幽人结茅处,爱在山水间。
片云出岫白,乱叶当秋殷。
或望太白瀑,或泛颠翁船。
源中俎豆古,池上鸡犬閒。
三复仲长论,怀哉白驹篇。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居住在山水间的茅舍之中,环境清幽脱俗。首句“幽人结茅处,爱在山水间”点明了隐士的生活选择,他喜爱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接着,“片云出岫白,乱叶当秋殷”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云白叶红,色彩鲜明对比,展现了秋季的特色。
“或望太白瀑,或泛颠翁船”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他或仰望瀑布,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之美,或乘舟游于水上,享受宁静的时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活动场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源中俎豆古,池上鸡犬閒”两句转而描写隐居之所的内部环境,古朴的祭祀用品置于山泉之源,池塘边鸡犬悠闲自得,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和谐,也暗示了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三复仲长论,怀哉白驹篇”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士仲长统及其作品《昌言》的追慕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中找到精神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高士精神的崇敬,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漆园说海若,稷下谈神州。
长剑堪倚天,语大世莫酬。
少狂岂其然,及此日月流。
稍知画足非,万事指顾休。
夫子更高识,未沫于前修。
乘流聊复驶,得渚正须留。
盖有幸遇鲁,何能必为周。
徜徉下泽车,惊骇入谷驺。
对酒尚青眼,吟诗将白头。
山阴论往事,陈迹讵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