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蟠翠蛟,鳞甲欲飞动。
岂同樗散材,会待明堂用。
长堤蟠翠蛟,鳞甲欲飞动。
岂同樗散材,会待明堂用。
这首诗以“蛟蟠堤”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坚韧不屈、期待被重用的精神的赞美。
首句“长堤蟠翠蛟,鳞甲欲飞动”,描绘了一幅长堤上翠绿蜿蜒的蛟龙图景,蛟龙的鳞片似乎在跃跃欲试,即将腾空而起。这里,“蛟”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力量与精神,而“翠蛟”则进一步强调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与活力。同时,“鳞甲欲飞动”不仅描绘了蛟龙的姿态,也隐喻了潜在的力量与期待。
接下来的“岂同樗散材,会待明堂用”,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与升华。诗人在这里将蛟龙比作“樗散材”,即未被发现或未被充分利用的木材,以此来表达对那些虽暂时未被重视但具备巨大潜力的人或事物的认同与期待。最后一句“会待明堂用”则表达了对这些“樗散材”最终能够得到赏识与利用的坚定信念,暗含了对才华终将得到认可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蛟龙形象的描绘与象征,巧妙地传达了对坚韧不屈、期待被重用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寓含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小姑今年十五馀,幼小只依兄嫂居。
爷娘爱惜不肯嫁,婀娜一朵红芙蕖。
大嫂含笑向小姑,小姑今年当嫁夫。
嫁夫当嫁田家儿,莫贪满屋金与珠。
不见东家楼上女,去年嫁作商人妇。
良人远殁招魂归,日日灵前哭如雨。
今年再嫁花娉婷,车马满街相送迎。
宁为泉下守义鬼,如何失节犹贪生。
田家种田虽苦辛,百年贫贱可终身。
荆钗布裙灰土面,小姑归来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