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北渡浣纱溪,十载家山入望低。
失学已怜元亮子,长斋应愧太常妻。
百年世事醯鸡变,一夜乡心谢豹啼。
却向归涂望辽鹤,白头和泪写凄迷。
自从北渡浣纱溪,十载家山入望低。
失学已怜元亮子,长斋应愧太常妻。
百年世事醯鸡变,一夜乡心谢豹啼。
却向归涂望辽鹤,白头和泪写凄迷。
这首《偶书》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自从北渡浣纱溪,十载家山入望低。”描绘了诗人自北渡浣纱溪以来,十年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家山在眼中显得愈发渺小。这里运用了空间距离的对比,强化了诗人与故乡之间的情感距离。
颔联“失学已怜元亮子,长斋应愧太常妻。”借用了陶渊明(字元亮)和宋朝太常卿(官职)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完成学业的遗憾,以及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元亮子指的是陶渊明的儿子,诗人以之自比,暗示自己在学问上的缺失;太常妻则暗指诗人对妻子的歉意,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未能给予妻子应有的陪伴或照顾。
颈联“百年世事醯鸡变,一夜乡心谢豹啼。”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相联系,以“醯鸡变”比喻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同时,“谢豹啼”引用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的典故,以豹的啼声象征乡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尾联“却向归涂望辽鹤,白头和泪写凄迷。”表达了诗人渴望归乡的心情,但现实却难以实现。以“辽鹤”比喻归乡的希望,而“白头和泪”则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心中充满无奈与哀伤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